近日,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開始采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自2011年3月從重慶首發的中歐班列開行以來,我國已有16個城市開行了去往12個歐洲城市的集裝箱班列,累計開行1700列以上,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使者。
“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我國廣闊的區域空間,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充分發揮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板塊’和‘三大戰略’的疊加效應,培育新的經濟軸帶,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用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說。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區域經濟版圖呈現加速分化的態勢:東部地區緩中趨穩,在轉型升級和制度創新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中西部地區內部分化明顯,一些中西部省份依托“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保持強勁發展勢頭,而以資源能源輸出為主、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的一些地區經濟下滑趨勢明顯;在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東北地區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凸顯,出現深度調整。
“中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歷史關節點。區域協調發展意味著彌補短板和薄弱環節,從中拓寬發展空間、尋求發展后勁,實現全方位的均衡協調發展,不僅為經濟平穩增長提供動力,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云中指出,“三大戰略”是對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創新和深化,其特點是更加強調跨省、跨區域的大區域發展;從沿海開放轉向更注重空間和內容的全面開放;更強調可持續發展,強調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
“十三五”開局之年,一系列著眼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相繼推出:
4月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對外發布;5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5月中旬,《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印發,提出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5月27日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工作……
下好區域發展這盤棋,中國經濟的戰略機遇期將可延續更長時間。“應著力通過制度改革消除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改革和創新驅動,不斷釋放結構生產力,為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奠定堅實基礎。”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