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重慶市規劃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暨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孫政才指出,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符號,反映了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的集體價值取向和整體精神風貌。標志性建筑集中體現一個城市的價值追求,決不能“比高炫富”、貪大求洋,關鍵是要實現功能和形態的統一。(5月18日《重慶日報》)
標志性建筑也稱地標性建筑,她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其基本特征就是人們可以用最簡單的形態和最少的筆畫來喚起對于它的記憶,一看到它就可以聯想到其所在城市乃至整個國家。人們耳熟能詳的標志性建筑,有悉尼歌劇院、巴黎埃菲爾鐵塔、北京天安門、比薩斜塔、東京鐵塔、紐約自由女神像,這些建筑,已經成為城市的“代言人”。甚至,他們的聲名已經超越過城市。
因為高而成為標志性建筑的,有不少。東京塔是一座是以巴黎埃菲爾鐵塔為范本而建造的紅白色鐵塔,正式名稱為日本電波塔。其高332.6米,比埃菲爾鐵塔高出8.6米,1958年10月竣工后,一直為東京第一高建筑物,直至2012年2月東京天空樹建成而退居第二位。此外,我國的東方明珠、廣州電視塔,也是靠著高度,成為當地的建筑。以高而成名的,還有2010年1月落成的迪拜哈里發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它有商住兩用功能,也是迪拜阿瑪尼酒店所在地。
不斷長高的建筑,是人類建筑技術和科技水平進步的標志,是人類對局限的不斷突破。但是,正如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弛一樣,建筑物的高度,是會逐漸“新人笑,舊人哭”的。在技術有了可能的時候,建筑物的高度就變成了財富的炫耀,是很容易成為舊人的。要想成為標志性建筑,不僅要實現功能和形態的統一,還要有更多的藝術魅力,歷史底蘊和獨特價值。上述建筑,除哈里發塔外,幾乎都是如此。埃菲爾鐵塔的經久傳誦,東方明珠“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造型,顯然不是單憑高度成就的,更不是簡單的高度超躍就能被替代的。
標志性建筑之所以能成為整個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除了外形具有創新性外,在功能上應該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不僅要體現地理區域優勢,建筑本身還應該是出類拔萃、獨樹一幟的,她應該是文化活動、經濟活動的一個平臺,要引導一種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在當前城市發展的水平下,標志性建筑代表的不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新思潮的體驗。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稱之為標志,也絕不僅僅是因為建筑本身,更是環境、文化、教育氛圍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們共同創造了一個地域的經典。
我國的天安門,韓國的崇禮門,新加坡的魚尾獅塑像,建筑物并不是最高的,甚至連最大的也不是。后來新建的鳥巢、帆船酒店,顯然也并非如此,但他們卻同樣成為了更多人心中的經典,成了許多人心中的標志性建筑。高度的造就并不難,但要成就標志性建筑的“高度”,需要花費的,是更多的心思。若不如此,就難免在盲求物理高度的沖動中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