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8省區市已出臺戶改具體方案 推動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設置為城市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介紹了2016年新型城鎮化重點任務,如何推進農民工融入城鎮、加快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鎮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做了具體闡釋。
扎實有序推進農民工融入城鎮是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這個目標能否達成?
“目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9.9%,未來還要提高5個百分點,相當于要有1億人在城鎮落戶,這個任務非常艱巨。”徐林表示,國務院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之后,目前全國有28個省區市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今年首要任務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夠出臺具體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的政策。
通過調研發現,很多城市只放開了對本地的落戶政策,比如廣東省對本省的農民工進城落戶條件放得更寬,但是對外地人比如從四川、湖南過來的,要求就嚴一些。“這是不合理的,在戶籍人口落戶方面不應該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別化對待。”今后要拓寬落戶通道,督促各個地區特別是主要城市,實施更加積極、更加寬松的戶口遷移政策。
很多人關心,即便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了45%,其余的農業轉移人口怎么辦?根據發改委的測算,到時候仍會有2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不能得到就業或居住所在地的戶口。要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體現在基于居住證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持有居住證的人口強調的是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與持有戶籍的人口享有的公共服務仍有一定差距,有的地方差距大一些,有的地方可能差距很小。“總的想法是隨著居民在一個地方持有居住證的時間越長,其享受的公共服務的水平和戶籍人口的水平差距要逐步縮小。”徐林表示,通過這樣的制度安排,未來戶籍制度或許最終可以讓位于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條例出臺后,重點是要督促各地出臺本地居住證條例的實施辦法,不能打折扣,不能設定前提條件,要與戶籍制度區別開來。
“中國這樣一個人口數量接近14億的大國,城市數量只有600多個,而人口不足我國零頭的日本,城市數量也有上千個。”徐林表示,加快中小城市的培育也是今年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之一。
“小馬拉大車”“胖身子穿緊身衣”,許多大規模的縣城、城鎮受限于鄉鎮管理體制和行政框架限制,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得不到充分釋放。目前中國超過10萬人的鎮已經有200多個。需要在制度上為這些鎮成為新的中小城市提供支撐,所以今年準備加快出臺設市標準,推動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合理地設置為城市。要加快拓展特大鎮的一些功能,進一步擴大10萬人以上特大鎮的管理權限。
除了增加中小城市的數量,還要提高中小城市的質量。近期出版的由發改委編寫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顯示,中國農民工流向地市級以上的占70%以上,而流向小城鎮的不到10%。中小城市在公共服務設施、水平等方面和大城市還有較大差距,對產業布局、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人才的吸引力遠不如大城市。要增加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下一步必須改善公共資源的配置方向,讓更多產業、創業者到中小城市去,從而吸納更多人口。要在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基礎上,強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產業功能、服務功能和居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