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不久前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數據中顯示,GDP增速創25年來的新低,與此同時,2015年首次出現了流動人口減少,這是30多年來的第一次。在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勞動年齡人口和流動人口同時減少的情況下,如何穩增長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推進人口城鎮化能夠刺激住房等方面的巨大投資與消費需求。新型城鎮化將倒逼戶籍制、土地改革,以提高農民工的勞動參與率,實現“農民變市民、市民變中產階級”,將為經濟穩定發展提供動能。什么樣的城鎮化,既能去樓市庫存,又能穩經濟增速?讓農民變“市民”的戶籍制度改革,到底難在哪兒?請看《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報告》的第四篇——《辜勝阻:城鎮化如何讓農民變“中產”?》
▲辜勝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
消費已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和“頂梁柱”。2015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08年的44%提升至66.4%,消費品的市場規模首次超過30萬億。從具體數據來看,2011-2016年間,社會消費品總額呈現出兩位數的增長(圖1)。而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逐漸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的進一步實施以及新興消費業態的興起等,預計2016年消費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增速可達10%左右。
圖1 2011-2016年社會消費品總額及其增長速度(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人口城鎮化將刺激住房需求
城鎮化拉動消費避免經濟“硬著陸”。消費增長與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源泉是以人為核心新型城鎮化。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較大(圖2),人口城鎮化進程滯后。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推進人口城鎮化能夠刺激住房、市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巨大投資與消費需求。根據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研究顯示,人口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至少有1300余萬的農民轉變為市民,這將直接實現1740億元的新增消費;如果10年間城鎮化率提高10-15個百分點,將帶來1.7-2.6萬億元的新增消費規模,將對最終消費增長貢獻1.6個百分點。可以預見,城鎮化會釋放消費擴大與升級的巨大潛力。
圖2 2010—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與戶籍人口城鎮化差異
數據來源: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整理自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及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等單位。
新型城鎮化將倒逼戶籍制改革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要創造新的動能對沖經濟下行的壓力。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僅能擴張總需求,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從需求端看,城鎮化是把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這兩駕馬車連接起來最好的結合點,人口城鎮化進程將創造巨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加速消費升級。而從供給端看,人口城鎮化通過穩定勞動力供給、培育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加速中產階層培育,對促進消費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在勞動力新增量逐年縮小、凈增量為負的情況下,農業轉移人口的轉移速度逐漸放緩,城市發展的人口數量紅利不斷消退,將倒逼戶籍改革、土地改革、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提高農民工的勞動參與率、穩定和增加其勞動力供給,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從而有利于實現“農民變市民、市民變中產階級”的過程,實現消費市場的規模擴張與結構升級,為經濟穩定發展提供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