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 2011年綜合開發研究院北京年會在亮馬河大廈召開。會議就三個主題展開研討:一是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城市布局。二是低碳發展與緊湊型城市規劃。三是“城市病”與城市治理。
會議中專家學者各抒己見,通過深入解析中國的城市化及公共政策的現狀,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所涉及的人口及城市管理等相關問題加以探討,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建議,促使相關公共政策的制訂過程更加科學,并希望能夠使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更加和諧,更有效率。
綜合開發研究院的研究和咨詢領域主要是公共政策問題,力爭在公共政策研究領域能夠有所建樹,在國內的政策問題以及國際上能夠有一定的影響。
現在中國方方面面都涉及很多公共政策,經濟政策、發展戰略也是公共政策問題。而公共政策更多涉及的是社會問題,公用品的供給問題、公用事業發展問題,比如城市化建設、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等。現在越來越多的包括城市化進程中的很多社會問題,……
城市布局的問題比較多,城市群這個概念提的很早,王建教授在1991、1992年就講城市群。大城市和衛星城,也是城市布局的問題,還有中心城市的輻射力。關于討論中國的城鎮化和城市化的關系,怎么理解小城市,要不要搞?麥肯錫的概念就是大城市,只有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最節約資源,如果中國都搞成這么大的行不行?還是大中小并舉?還有沿海城市和內地城市,這次日本福島出事,大家都意識到以后工業布局和城市關系太大了。
四位專家對中國低碳發展和緊湊型城市規劃分別談了自己的觀點。我總結,低碳發展+緊湊型的城市發展=兩型社會。緊湊型的城市化在概念上有四個層次:第一,中國應該有較高的城市化率;第二,大城市的率先發展或者在一定時期內的率先發展,以及大城市占整個城市人口的較高比重;第三,若干個不同規模的、不同等級的都市地區的形成與發展逐步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主題形態;第四,單個城市緊湊型的城市布局規劃。
我第一次知道“城市病”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那時候覺得交通擁堵、環境污染還有其他的社會問題都很遙遠,沒想到經過二三十年,其他發達國家有的“城市病”我們都有,交通的問題、環境的問題、資源承載力的問題,一些城市甚至變得比其他國家更不適宜人居住。但是除了這些以外,還有我們自己獨特的毛病,比如城市缺乏有效的規劃、特色、文化,我們城市擴張速度過快,規模和發展不匹配,導致老百姓看病難、上學難等等。
雖然只是半天時間,但大家發言的面非常廣,談的力度都很深,對我們國家城市化所面臨的問題,所需要研究的問題提供了很多重要思路,提供了很多好的意見,受益匪淺。
從第一節的發言來看,辛華認為,對城市承載力不能靜態地看、僵化地看,城市承載力是可變的、是動態的,是可以通過集約化、科學管理、技術提高來提高承載力的。但總體來講,承載力最終是有限度的,不可能無限擴張。肖金成講到,城市發展要和區域發展規劃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