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城市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30%多,基本上一年一個百分點,每年增加1000多萬城鎮人口。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推動了工業化、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所以,它和中國30多年的發展一樣受到世界的關注。我們希望對城市化的問題做一些的研究,也經常圍繞城市化召開專家研討會,如2010年在杭州召開的十二五城市化政策建議論壇,討論的問題比較深刻,針對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和質量,與會專家發表了很好的意見,一些地方如重慶市介紹了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尊重農民意愿、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推進城市化的很多好的做法和經驗。此外,德州目前在推進本地城市化進程也有許多好做法。我們希望不斷總結好的經驗、好的做法,真正地予以推廣。
另外,關于城市化水平的數據,一直以來有很多爭議,現在對外公布的數據是以國家統計局的數字為準,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受編寫團隊的委托,我在這里簡要介紹一下《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的編寫提綱,不準確的地方請參與的同志做補充,也請大家互動交流,并提寶貴意見,我們匯總大家的意見修改完善后,將在城市化網和搜狐網上向全社會發布、征求意見。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編寫提綱主要體現出五個方面的特點:1、要正面引導,全面倡導。我們說城市化發展質量,不是單一因素、不是單一部門、不是單一城市,而是整個城市的參與、民眾的互動,這樣才能夠反映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各個階層的特點。因此評估體系的設定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也要求是一個正面的引導。我們更多想從積極的方面來宣傳、介入、引導,讓各個城市明確、體會到怎么樣才能提高城市化發展的質量 ……
現在開展《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非常必要。我們按照中央十二五規劃要求,動員了十幾個部委,正在做十二五城市化專項規劃,感覺到城市化方面很多的數據、內容都沒有。所以,這么一個質量評估體系對中國未來城市化進程有很多幫助。城市化在國外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在中國,從五十年代以來出現限制城市化的管理政策,到現在成為了固化利益關系的政策,而不是讓農村人口正常地、自由地向城市遷徙。所有的有關城市化的政策就應該研究如何取消這些障礙。這也是目前研究各種政策的難點和重點,離開這一點談城市化沒有任何意義。
中國現在存在兩件事情,一件是城市如何發展,我們看到城市化的體系,更多是關于城市如何發展的情況。而關于城市化的問題,在我們制定的中央政策,在進行各方面討論的時候,每次討論,大家都認為質量問題是外來人口被統計成城市人口……
對編寫組做的大量工作,首先表示祝賀,《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編寫提綱與第一稿相比有了很大的完善,這一工作做好了,將對中國城市化的健康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李鐵主任的發言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就是把評估體系分成城市化評估體系和城市發展評估體系,這兩者既相關聯又有不同。因為現在要解決城市化的問題,推動城市化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鄉統籌、農民工轉移,如何做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還要從實際出發,能不能搞一個折中的,側重解決城鄉二元問題的,比如農民工如何進城安居樂業,闡述他們基本的權利、機會均等、待遇平等、市民化享受的標準情況。對于10%多的人處在半城市化的狀態,如何讓他們實現安居樂業的城市化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進城務工的也要再細化。因為,如果在正規部門就業,盡管是農民工,但有合同,基本權利比在非正規部門就業有保障得多,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在合同里……
今天的發布會非常有意思,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規模和速度的大遷徙,這就是城市化。中國城市化規模比起當年英國、美國、歐洲的城市化簡直是幾個數量級的跨越。可以形象地說,中國在未來二十年中要把一個歐洲的人口從農村搬進城市,再從城市中心搬進城市郊區。這對生態的影響舉足輕重,如果中國走低碳城市化道路是人類的福音,如果像英國走高碳道路、像美國那樣走高碳郊區化道路,那么人類文明將被這根稻草壓倒。不論是巴黎公社起義法國城市化階段,還是五一大罷工美國城市化加速階段,今天中國城市化能不能走和諧城市化道路,不僅關系到中國安定,也關系到人類文明持續發展。
中國城市化又是中國農村、社會發生劇烈動蕩、解體、凋零過程中的城市重建,鄉村純樸民風在消失,在這樣的大變遷里心靈能不能得到快樂,也關系到人類文明與健康發展……
針對今天的議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不求系統,但求細節”。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個體系里能拿出的指標,還得是政府認可的數據做對比,就像李兵弟司長說的,我們可以有結果,但是第三級指標下的指標怎么比,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提綱最活躍的部分應該是第五篇里的體驗城市方面的內容,體驗城市這一塊真的要讓老百姓講對這個城市的感觸是什么。我想,簡單點就是通過問卷,在“城市化網”這樣的網站上定期測算點擊率,以及所占的比例,這本身就是一個參與過程,到年底可以匯集出一個報告。這是從網民的角度來講。另外,城市化委員會匯集了這么多的專家,可以分細一點,比如說就做幸福城市里的某一單項指標,可以讓專家們與自己的工作結合,做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關注,最后將數據匯集起來
我特別欣賞這個指標體系將成為一個開放的研究過程。因為我們不追求拿出來的城市化質量評價指標,一定讓國家使用,而是希望做的這樣一個工程,真正把城里人、城外人、城市人和農村人都調動起來……
聽完各位專家的意見,我有兩點感受,一個是指標體系的導向性問題,我們除了關注城市化的“化”,是不是在城鄉統籌上還應多下功夫?一般來說,城市化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主動城市化,如留在城市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以及一些農村年輕人主動進城打工,并最終留在了城市。另外一種就是被動城市化,如城市建設過程中的農村征地致使一部分農民被動城市化。不管是主動進城還是被動進城,我認為,質量評估體系都應關注。另一點就是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問題。剛才說到指標可測度性,因為我是學統計的,我有兩點意見,一是我們取指標的時候要盡量取,如果取不到的話,可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以保證公正和客觀,避免出現較大偏離。此外,質量評估體系中體驗城市這塊必須強調公眾參與性。這方面的內容指標體系里列了很多,但還可以做一些提煉,讓其更加精確化,以便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提問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