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后的郝堂是一個村社共同體社會,社會基礎是地緣業緣加熟人關系,經濟基礎是集體所有制加集體經濟,治理模式是村社共同體自治加黨政治理。
現在的郝堂或者說2009年我去郝堂的時候,郝堂是一個無主體社會,改革開放30年已經把郝堂搞的沒有主體。社會基礎形成了精英聯盟,農民在體系里顯得微不足道。經濟基礎是精英經濟加小農分散經濟,家庭經濟很微弱,農民必須到外面打工才能生活。經濟基礎決定了社會形態,治理模式是無主體自治,我認為就是紅的力量和黑的力量共治一個社會。無主體是導致鄉村問題的根源,比如農村有很多上訪的,水系、道路都沒有人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