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老齡產業研究中心籌備會在京舉行。
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0243萬人,占總人口的14.9%。這一比例明顯高于10%的聯合國傳統老齡社會標準。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農村城市化,人民群眾對于養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現有的養老設施總量匱乏、從業人員職業化建設滯后等瓶頸問題日益凸顯。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口老齡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養老問題任重道遠。
據悉,即將成立的老齡產業研究中心隸屬于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致力于追求“城市化質量”為核心的老齡產業化研究,為老齡產業鏈條上的企事業單位發展,創造品牌提升、產品提升、有效資源整合的價值平臺。
籌備會上,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簡要介紹了城市化委員會概況,以及組建老齡產業研究中心的目的。老齡產業研究中心籌備組負責人、潤土咨詢董事長于貴紅介紹了研究中心的籌備情況。來自相關行業的企業家重點討論了研究中心的發展定位、研究方向、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等。與會者還紛紛從行業的角度對我國老齡產業的現狀進行反思,對老齡產業未來的發展獻計獻策。
首先非常感謝各位老總從上海、天津、深圳等地不遠千里來到北京參加籌備會,對老齡產業做貢獻。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依托住建部科技委的指導,是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機構。目前,委員會分別成立了專家委員會、企業家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會、投融資委員會、城市發展委員會、新聞媒體委員會、國內部、商業不動產發展研究中心等二級機構。今天,我們認為,二級委員會的綜合性定位已經不能適應城市化委員會的發展需要和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需要,應該轉型走專業化的道路,要打破原有二級委員會的組織模式。我們從去年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成立了商業不動產研究中心,今天我們要籌備的是老齡產業研究中心。對于這個研究中心的名稱,我們還猶豫不決。最近我看到有研究將它叫做“創齡產業”,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好,了解了一下,它的意思就是退休下來的老齡人再創業,再創造新的生活。我希望我們這個研究中心成立后,能夠對一個城市的老齡產業發展起到“精準打擊”的作用。同時,與城市化委員會的其它二級機構合作,對一個城市從頂層設計、落地實施、產業布局、招商引資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樣,城市化委員會的價值才能夠真正體現出來。
與蔡秘書長的前期溝通中,我們認為,老齡產業研究中心的關健詞是城市、產業、價值。我們將通過老齡產業研究中心這個平臺探討產業價值,把城市化做得更好。
下面,我把老齡產業研究中心大致的構想拋出來,這還是一個雛形。老齡產業研究中心隸屬于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致力于以追求城市化質量為核心的老齡產業研究。在老齡產業鏈條上,我們將團結企業和事業單位共同發展,提升為老齡事業做貢獻的品牌及產品,更重要的是有效資源的整合,包括資金方面的整合。
老齡產業研究中心有城市化委員會的支持,城市化老齡基金的支持,未來還要成立老年基金。研究中心將通過基礎研究部、專項研究部做分類研究。會員機制分為兩類,一類是專家委員和企業家委員,主要指有志于老齡產業相關研究、運營、管理、項目運作、營銷、策劃等領域的專家、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另一類是企業單位,基本上涵蓋了產業鏈上所有的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開發企業、養老養生機構、醫療健康機構等等。
研究中心的服務平臺是為產業鏈上的企業做服務。每年我們將發布一些研究成果,比如老年消費行為研究成果、老年品牌價值排名。
我們的平臺優勢主要有,一是已經具備影響力的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工程;二是城市化委員會優質的國際化資源平臺,未來老齡產業研究中心也要增加國際交流;三是專家、企業家資源;最后是強大的融資平臺的支持。
對于蔡秘書長提出的“創齡”這個概念,我聽后覺得非常新鮮,這是個新名詞。看看它的概念解釋就能理解什么叫創齡了。創齡一詞來自日本,以不受限的精神年齡開創第二人生,強力主張老人不應被視為沒有生產力,徒增社會負擔的族群,相反,實際上大部分老人都愿意繼續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生產力的創造活動,創齡以全然不受限的精神年齡正面思索人生課題,繼續追夢,開創充滿挑戰的第二人生。創齡者能夠秉持自信,不畏任何艱難險阻,繼續為社會創造價值。我覺得這是非常振奮人心的一個詞。
關于機構的名稱,備選了幾個,一個是創齡產業研究中心,一個就是健康養生養老研究中心,還有一個就是健康創齡產業研究中心。請大家發表看法。
我先說,我覺得最后一個名稱好。作為我們南方人,比較講究興旺衰退這樣四個四個字連在一起,四個字以后是興旺,四個字以后,第五個字、第六個字是好的,然后七個字八個字就不好了,再接下去,九個字、十個字也不好,11個字最好,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概念。
另外,健康創齡,名字比較響亮,而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主題比較鮮明。
我贊成健康創齡產業研究中心這個名字,確實非常好。我們現在做的老年產業,其實是做未來的趨勢,并不能只是面向現在的老人,所以說在觀念上、在時間上、在空間上都要有前瞻意識,要以未來的中老年人的需求為主,因此,以健康為主導,這是今后中老年特別需求的大消費。我們現在做健康創齡的研究,一定要打破現在的思維,研究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而健康一定要放在首位。因為老齡產業沒有健康做主導就沒有市場和出路,而且非常難運營。只有把健康提到首位,把健康服務做到做好,營運模式和盈利模式才能出來?,F在,公立養老院做不起來,就是對老人的健康和服務做的不到位,健康服務問題沒解決好,老人住進去得不到健康的管理、精神的養護、心靈的安慰,親情的溫暖。
我們國家最大的包袱是醫療和健康費用高的問題。我們研究老齡產業,一定要加重對健康管理在養老住區的“未病預防,已病救治,慢病控制”的體系研究,這樣,對投資養老產業的企業來講,運營模式、盈利模式就能夠建立起來,投入與產出形成良性的循環,為中老年的養老提出可落地可復制的模式,那么,我們研究中心的工作就有實際的意義。
對于研究中心的名字,我也覺得健康創齡很好,但是我們研究中心的服務方向,或者說我們研究的主體、研究的對象是什么,需要明確。目前列出的研究范圍太寬。我們嘉樂年2011年創立,前面幾年比較艱辛,今年是第三年,已經有很多投資基金、天使基金看中我們進行投資。其實,資本對養老產業很關注,也愿意投,但是投哪個方向、怎么去投,沒有方向,因為像老年用品、養老機構等,效益并不好。咱們這個研究中心作為第三方機構,要能夠幫助他們對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將行業細分報告提供給投資機構,由他們來投資。我們是不是將這一塊做一個重點的突破?
我是做養老健康設計的,我同意羅總剛才說的,就是我們的研究重點是什么?可能許多東西都在我們產業研究范疇內,但首先要做什么是最重要的。羅總提出第三方的概念,現在很多研究機構都在做第三方代理。像現在的互聯網、物聯網對現代生活的影響,智能家居的出現,對養老將是一個顛覆性的革命。因為我們可以在家養老,通過智能化讓養老變得簡單,即使兒女在國外,也可以通過家居智能化幫助父母做事情。這對現在的產業,包括對我們設計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另外,我們需要投資方像房地產商、基金等,和我們一起推動這件事情。這些年,盡管已經有一些老年住宅,但很多老人不愿意去,因為在那里,似乎大家都在等待著離開的那一天,今天看到有人走了,明天又看到有人走了,心里很不舒服。所以,我們在做規劃設計的時候,開始做社區的概念,讓它成為一個混合居住區。并且通過互聯網智能家居,完全可以將年輕人和老年人融合在一起,不過我們要找到融合創新點在哪里。因此,我們首先自己在設計上去研究。其次,與不同行業的人一起研究如何在產業鏈條化上將它做豐滿。接下來,我們將研究行業標準。我認為這是我們這個研究中心應該去做的事情。因為標準建立之后,作為一個第三方機構,在整個業界就會占領制高點,就會有很多人與你合作,共同推動這件事更好地向前發展。
我覺得這個研究中心的服務平臺應該具有孵化器的功能,或者像孵化器。因為我現在從事的行業,有一個產品模式就是科技企業孵化的模式,主要是做科技項目規劃的,我覺得咱們研究中心架構下列的不同的事項也是做一部分創新和規劃的孵化功能。
我們黑馬行云主要從事防偽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與現有中國同行不太一樣的是,他們是一些傳統的方案技術,比如做品牌防偽。我們是紋理防偽技術,有自主知識產權,但這種紋理防偽技術要通過互聯網進行驗證。在做成果轉化時,我們把紋理防偽和二維碼或者是RYD技術集成在一起,通過現在的智能終端,比如手機、掃碼就能查驗真偽了。后來我們發現,我們實際上做了一個物聯網推廣平臺,消費者查詢信息的時候,就進入了我們的物聯網平臺,這樣,我們就可以做精準的信息推送。
所以,我建議研究中心要將跨界融合考慮進去,側重理財、休閑等方面的內容。
養老現在走入了一個迷途,不管是公立私立養老院,還是養老房地產,老人不愿去,因為我們中國人難逃落葉歸根的情懷。舉個例子,我岳父去世前,醫院條件非常好,但他說要死也死在家里,不然魂魄就散了。我身邊基本上90%的老人都是在家里走的,因為家里才有真正的臨終關懷。其實,很多老人每天想的都是過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我認為養老是個偽命題。另外,我們現在普遍存在被“老養”的情況。所以我要談的有以下六點:
1、中心的定位
我建議研究中心要立足已建的優化,新建的努力跟上規劃,未建的給予專業化的意見和建議。
2、中國居家智慧養老平臺介紹
深圳老爸老媽公司研發了中國首個居家智慧養老平臺“關愛行50+OS”,平臺已研發三年了,包括軟件、硬件、設備、系統整合等,并已獲得國家專利……
我研究中心要圍繞著老年人的問題,找出老年人問題的核心,圍繞養老的功能去建設。目前大部分社區建有幼兒園,但缺乏老年設施,這是應該大力推動的,為什么不建老人院呢?把他們放在一起,老人看到小孩,小孩也能看到老人,而且年輕人既能接小孩,又能接老人。我覺得社區里最缺的是這些東西,這需要在座的一起去推動。將來對老年地產的服務要做成一種模式,可以復制,更好地服務老年人,讓不同年齡的人和諧地生活在一個社區里。另外,像我們南方都有祠堂,老年人去世后在家里不方便,祠堂可以用來辦理喪事,那么社區能不能也建起類似祠堂這種功能的設施,在房地產開發的時候,就把它考慮進去?
我認為,養老地產的開發是不合理的,不能把老年人跟年輕人分開。中國的傳統是什么?四世同堂,五世同堂,這是一個最穩固的家庭體系,因為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以照顧孫子,其樂融融,兒女可以安心工作。這是多美好的和諧生活,也是我們中國幾千來傳承下來的尊老愛幼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人性化的養老模式,西方國家都在研究它,為什么我們偏偏要丟棄?建一個純粹的似乎要與世隔絕的老……
于貴紅:我們潤土從2011年開始,一直在做中國城市老人的養老基本模式研究,采集了大量的樣本,形成了一個居住模式研究報告。主線的結論是,老人的理想居住模式是混合式的居住模式,它是最符合中國人的養老模式。老人跟子女之間居住的距離多遠合適,我們常常會說一碗湯的距離,但是一碗湯的距離到底是多遠?隨著時代的不同,一碗湯的距離還是有變化的。這其實涉及地產開發,就是鄰里關系或者說整個社區里的關系怎么安排。像老人,還是希望跟子女住在同一小區或者是臨近小區,不希望住得非常遠,但即使在同一小區里面,他們不愿意門對門,而是愿意住在不同的樓里。這實際上表現了老人空間的獨立性,他們希望有一定的距離,尤其對于健康老人來說,不用真正去給我做一碗湯。當然理想的社區叫親情社區。
未來,在我們這個平臺上,可能要更擴散。我們實際上是在城市化委員會這樣一個更大的平臺上來做,需要破解一些課題,真正的破題應該從老齡產業這個角度來破題,而不能從地產開發破題,因為從地產開發破題已經證明是失敗的。我認為,為老人提供服務,提供的不是一間房子,而是家的感覺。
李鵬飛:其實講到傳統,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西方有教堂,現在教堂還在,而我們的祠堂去哪兒了?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大陸把老人住的地方叫養老院,我不知道西方怎么稱呼,但在新加坡、日本,叫老人院。沒有叫養老院的。第三,在傳統居住中,老人住上房,就是讓老人住一套房子里面最好的房子。還有,以前,大家族都有耄耋堂,像長老會一樣,現在,這些都去哪兒了?
蔡義鴻:到2012年中國的城市化率按城鎮常住人口算已達52.57%了,但按戶籍人口計算只有35.33%,中國的城市化率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我們許多縣城、小城鎮和農村的基礎設施還很欠缺。但是從中共的十八大之后,這種狀況將得到徹底扭轉。也就是說,在十八大之前我們的城鄉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幾乎全部都用在了大、中城市,很少用于小城鎮,更不用說農村了,現在開始要投向農村了。當農村的基礎設施健全后,農民是否愿意進城是值得商榷的。因為農民進城的痛苦指數很高,幸福指數很低。我預測,中國的逆城市化的規??赡軙艽?,因為我們的人口基數大。加上中國人有落葉歸根的傳統。所以,我們這個研究中心要考慮逆城市化的因素,做好這方面的預測研究,或者說趨勢研究,與國家政策、農村基礎設施配套相結合,相信一定會引領行業的發展。
羅青云:人們來到城市來主要是為了就業,還有就是娛樂消費方面比較健全,年紀大了以后,需要的是健康,有一個好的環境。像蔡秘書長講的,如果是農村的問題破題了以后,我覺得老年人的逆城市化進程可能會加快,這是一個方向。
曾涓靈:我再補充一點,關于上面細分的板塊,還是把健康管理加進來,因為健康管理現在是國家大力提倡的。政府已經有文件出來了,健康產業以健康管理為主。未來的趨勢絕對是以養生為主,中醫文化非常值得弘揚,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這也一定是今后的老人推崇的東西,就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過完一生,哪怕終老的時候都是健康的,不痛苦。國外叫健康管理,我們就要把這一套東西完善好,這對我們國家也將是非常大的貢獻。所以說我們的導向很重要。
還有就是,我們的定位非常重要,我們要策劃先行,贏在起點,內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