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
吳德繩: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我從小喜歡看工人干活,也接觸那些工匠們。日子長了,慢慢的在我的思想里積淀了些許匠人的智慧、匠人的規矩和對匠人的情懷。后來我在清華大學讀工科,更感覺到匠人的重要性。但是今天匠人的地位、作用發揮和社會尊嚴在慢慢喪失,在社會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我的執業生涯中,匠人給我的東西太多,匠人是值得尊敬的職業群體。我想呼吁將匠人提到應有的地位,要尊重匠人。
品味匠人的俚語
匠人這個行業有很多俚語,有的是哲語,有的是無奈,有的是特質,有的是故事。
在匠人間有一句話,叫“利索瓦匠,邋遢木匠”,是說瓦匠做活現場非常利索,干完活把地掃得干干凈凈;可是木匠干完活滿地一塌糊涂。這是因為他們的特質不同,瓦匠做活,磚是很珍貴的建筑材料,瓦匠的碎磚和灰是不能剩過多的,砌磚墻最終要把碎磚灰都填進去,所以基本剩不下東西,而且現場本身就是他們的成品。邋遢木匠是因為木匠干活留下滿地的鋸末、刨花、碎木,鄰居會撿回去當柴用,地上也就干凈了,根本不用木匠去管。【詳細】
體會匠人的智慧
匠人有工序、有理論、有手藝、有規矩,匠人有很多智慧,我真是佩服不已。比如說往門框上裝一扇門,這個門扇很重,裝上下邊要有一定高度。我們裝的時候,對門要按高度找墊塊抬準對齊。工匠們只在門底下插一塊木板,在木板的一頭墊一木塊形成楔板,推進木塊調整高度,只要敲準木塊位置馬上合適。對于我們很難的問題,匠人卻做得很簡單。【詳細】
匠人給我的啟發
匠人是非常專業的,他們的辦法非常有效。我后來出國當援外工程中國專家,我一個人要管好幾個專業。其實我有很多不太懂,就是從匠人那學的知識幫了我。瓦工砌墻“把角”很關鍵,高級瓦工把住房子四個角,中間崩著線。還要有批數竿作每層砌磚的標準,才可保證磚縫水平。外國瓦工不會,會把每層磚砌斜,成為俗稱的“把磚縫砌螺絲了”,四周墻砌到留的門的上口,搭上過梁一頭高一頭低...【詳細】
應給予匠人足夠的尊重和重視
講了這些故事,我是希望大家能幫著呼吁,提高匠人的地位。讓中國的教育界不僅要努力培養藍領,還要提高匠人的社會尊嚴。教育要符合生產力發展的需求,我希望白領們包括學生們也能夠多動手、多學習匠人的智慧。我們中國人在心靈手巧方面比外國人強多了,匠人中我們中國人是最棒的。人類在發展,工業化在進步,這些匠人還有沒有前途?我想說,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基礎上出現而進步的,沒他們不行。【詳細】
◎張 越:我們從小受的教育都是長大了要當科學家、藝術家,沒有哪個同學說長大要當手藝特好的工人。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已經不尊敬手藝人了,結果好手藝人越來越稀缺。大家都知道德國汽車好,每個零件都到位,每個工匠都認真,所以德國人做的東西都是萬年牢。歐美有很多聰明人,大家弄各種各樣投資上的花樣,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如今,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整個歐洲靠德國撐著。如今我們不尊敬大工匠,這是非常錯誤的!我們講的就是對工匠的尊敬,對好工匠的呼喚。
◎吳德繩:現在的城市建設速度快,其實對建筑設計投入的工時很不夠,應該說設計是創造,工作量不夠,就成了生產線了。那邊投資者說我得趕快建出來,因此利益驅動就走向了這種情況,這種現象在建筑史的年輪里會是疏松的一環,是有遺憾的。
◎蔡義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您有沒有想過在大學里,把您的想法告訴中國更多的大學生們?
◎吳德繩:我在這條路上走過來,我的人生體會包含了我的思維沉淀,包括我退休以后這段時間的反芻,也包括我在學習中的提煉。如果我提煉的這些東西對行業有用,我就有責任跟別人說,你可以體會到這個責任心是真的。我和大學生講,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幫你們自覺的加快覺醒,在工作中改進,不至于自然的慢慢覺醒,直到無所作為的年紀才明白。我在做些移峰填谷的工作。
◎張 越:我還有一個心得,說到手藝好,我特別尊敬手藝好的人。我父親幾個月前得了重病,醫院要做切片化驗。但切下來的組織只能特別小,醫生說要做10個切片,切片的醫生說做不出來這么多。如果做不夠這些切片,醫生就沒法診斷。我聽人介紹說有一個切片的技師手藝好,當即找到這個人做切片。第二天幾十片切片都切完了,那塊組織還剩下一半。我說:“你手藝怎么這么好?”他說:“哪有多高啊,我就是不嫌麻煩唄!”
◎宋俊嶺(北京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匠人情懷這個話題看似很小,實際上有太多太深太豐富的內容。我們社會科學工作者有一個思考,就是總結60年來的功過得失。農村社會一大失誤就是農村鄉紳階層的被顛覆,今天的建筑到處一樣,那是一種必然,我們無法推翻,但實實在在是恥辱和遺憾。我們沒有辦法,大潮就是這樣的,我們阻擋不了。但我們應以冷靜的思維,對它應該有一個價值判斷,包括學徒制的顛覆、鄉紳階層的顛覆都是錯的。媒體上報道的橋塌事件等,就反映了優秀藍領的嚴重缺乏。我們不缺畫圖的,不缺出創意的,也不缺流汗的,我們缺中間這個階層,就是好的工匠。橋塌了,圖紙未必有毛病,恐怕是施工的過程中某些環節沒有到位,甚至一直可以追溯到意識形態和政策設計。
◎現場觀眾:匠人的特點就是勤于思考。我在工作過程中自己觀察到一些問題,我也是一直在琢磨和改進,并在實踐里都解決掉了。我們公司的銷售我一個人完成了80%,其中思考發揮了很大作用。在設計方面我有一個感受,我們有兩個設計師,每天都在實際環境中去思考,去出作品,看了以后讓人很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