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公益事業在中國社會滲透開來,越來越多的大眾參與到公益捐助事業中,盡自己的微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唐山大地震、1998年洪水、汶川、玉樹大地震……人們紛紛傾情捐助。然而,“被動捐助”——單位克扣職工工資用作捐款,學校組織定額捐款行為,也在挫傷人們從事公益事業的積極性,打消公民參與公益事業的熱情。“郭美美事件”的出現,更像扇了蝴蝶的翅膀,攪亂的不只是紅十字總會,而是中國整個官方慈善,一時間中國公益事業舉步維艱。
中國公益慈善怎么啦?公益機構應如何重獲信任?未來發展前景如何?9月19—21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圍繞社區基金會、公益信托、社會價值投資、社會資源供給等業界關注的問題,各路慈善大佬云集,展開思想的碰撞與討論。
當今在中國做什么行業最好混?我說是公益行業。因為企業的五年存活率不到一半。政府好混嗎?過去略為好混一點,現在真不好混了,收入在降低,責任會更大。公益行業叫不好干,但好混。其它部門是既不好干,也不好混。說好混,第一好混的是官辦慈善,非常強大,很多是事業單位編制,有行政級別,領導人由政府指派,壟斷大部分慈善資源。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應該進入社會體制改革,去行政化,政企分開。但這個行業至今沒看到有什么動靜。這些年公益慈善事件從郭美美開始接連不斷,公眾對慈善事業的信任度一降再降,就在這樣的壓力下也沒有看到這個行業坐下來檢討反省,討論如何改革。在中國,企業、市場要改革創新,政府要改革轉型,唯獨這個行業沒有改革的聲音,固守陳規陋習和自己的領地,成為這個社會的世外桃源……
在當前環境下,信任危機已成為整個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從行業角度看,慈善公益組織的運作資金主要來自捐贈。用好捐贈人的每一分錢,是每一個公益組織必須承擔的社會和財務責任,處理不好就會出現信任危機,受到公眾監督的質疑,并產生連鎖效應,危害本已 脆弱的公益慈善事業根基。
我1996年回國后開始創業的同時投身到女性權益維護相關的公益事業中。2007年和先生共同創辦了家族慈善基金——華萌基金,主要關注鄉村貧困學生教育。后來,我又幫助TCL集團成立了TCL公益基金會,我出任理事長,也是關注教育領域,核心項目關注鄉村教師,叫燭光獎,每年獎勵300名堅守在艱苦地區的鄉村教師,并為他們提供職業培訓。我們還資助貧困的初中畢業生,幫助他們完成高中學業,并會繼……
中國慈善行業自2008年以來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大眾對于慈善的理解并沒有跟上來。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更多的專業媒體解讀,去告訴大家慈善行業到底是怎么回事。遺憾的是,國內媒體行業對于慈善的理解普遍偏低。比如,前段時間我跟幾個資深媒體朋友相聚,提到公益慈善基金會應該做投資,讓基金保值增值。他們第一反應是,虧了怎么辦?他們認為,公益慈善做投資有很大風險。我舉了個案例,諾貝爾基金會經過這么多年發展,獎金越來越多,背后就是靠做很多風險投資,保持穩步增長。雖然我們也做了很多媒體人公益慈善的培訓,我感覺,媒體人對于這一塊的認識還比較弱,沒有形成行業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我之前長期做財經報道,在關注公益之前也不了解這個行業,也聽到很多行業問題,但進入這個行業后,我發現我之前的理解是錯誤的。可能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好,就能給社會傳遞準確的信息,這對于公眾的理解跟上公益慈善行業的發展非常有益……
全國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長期以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救助災害、救孤濟困、扶老助殘等活動,全國工商聯發起了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引領民營企業秉承光彩理念開展慈善活動,在引導民營企業促進慈善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光彩會實施扶貧項目43000多個,實際到位資金近6千億元,培訓人員860萬人,安置就業人員1092萬人,帶動脫貧2022萬人,各類公益捐贈總額達到1794億元。
在黨和國家大力支持和領導下,民營企業投身公益慈善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逐步增大。2012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各類企業捐贈474億元,所有捐贈中企業捐贈占58%,其中民營企業捐助275億元,占企業捐助的57.98%……
國務院國資委高度重視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我們分別于2008年和2011年發布《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和《中央企業“十二五”和諧發展戰略實施綱要》,從戰略層面對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進行了部署,并且通過多種方式推動企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建立履責長效機制。中央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積極參與到慈善公益事業當中。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在抗災救災等特殊時期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南方雨雪冰凍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許多中央企業戰斗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發揮技術、裝備優勢,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向災區捐助大量錢物……
公益慈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廣東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的發展。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省把公益慈善事業擺在社會建設的重要位置,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打造公平競爭、分工協作、發展有序的慈善發展生態環境。特別是在全國首創并成功舉辦了“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推動公益慈善事業向社會化、常態化、可持續化邁進,找出一條具有廣東特色的公益慈善發展的新路子。為扶持困難群體、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當前,廣東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家對進一步發展慈善事業、充分發揮在扶貧濟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慈展會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慈善盛會……
深圳是充滿活力的改革開放城市,也是一座充滿人文關懷的愛心城市。特區建立30多年來,慈善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贏得了關愛者、志愿者的支持。尤其近幾年我們將慈善事業放在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來抓,率先推進慈善組織改革,大力發展基層慈善組織,積極探索慈善信托、關民基金、社區基金等現代慈善運營模式,形成了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的公益慈善工作格局。
公益慈善是人類文明的事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攜手推進。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角,并就更好發揮公益慈善作用做出了重要部署。深圳將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形成共同參與、多方合作 ……
善事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呈現出越來越大的作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用力氣:
第一,要以服務和技術為支撐點拓展社會捐贈。近年來,我國社會捐贈總額穩步增長,2013年再次接近千億元,但捐贈總量、企業家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匹配,捐贈結構跟日趨多元化的群眾需求還不相適應,需要進一步創新和落實各項服務措施,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依法成立基金會或設立慈善專項基金,打造服務品牌,以專業化的形式開展大額捐贈。充分利用互聯網、微博和微信等技術手段,拓寬捐贈渠道,引導社會公眾以簡便易行、可持續的方式參與慈善事業。
第二,要以城鄉社區為立足點開展慈善服務。要重點培育基層慈善服務組織,加強經常性社會捐助站點和慈善超市建設,構建便捷完善的慈善服務網絡……
把需要幫助的人和可以提供幫助的人結合起來,無非是三善,有善心、善情,但如何調動積極性需要善智,善智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有效高效的新格局,這需要建立三個平臺、形成三種力量、處理好三大關系。
建立三大平臺,一是宏觀方面的體制平臺;二是中觀層面的社會組織平臺。三是微觀層面的企業平臺。三個平臺一個都不能少。靠誰來做?需要三種力量:一是政府的力量;二是市場的力量;三是社會的力量。李克強總理說,我們要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做到政府救助、社會幫扶、家庭自救相結合。我覺得這對慈善事業將是很好地促進。搭建三個平臺,有了三種力量,還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政府主導與社會組織主體的關系;二是善心與善行的關系;三是德治與法治的關系。善行是德治問題,道德的力量、善的力量發揮得如何,需要規范、有序,才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慈善新格局是社會創新的一部分,是去行政化、壟斷化的過程。打造新格局,媒體絕不能缺位。目前,在推動有中國特色慈善模式的發展上,媒體對慈善理念的形成和強化,引導公眾參與慈善活動等方面功不可沒。特別是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來,網絡降低了公眾參與慈善活動的門檻。據統計,有超過5億人次通過網絡捐款,僅騰訊就為1000多個項目籌集到2億多人民幣善款。更重要的是,網絡降低了公眾對慈善公益組織監督的技術門檻,使那些偽善者、行騙者無所遁形,使得慈善工作再也不敢掉以輕心。
近幾年郭美美事件給公益組織上了很好的一課,也帶來一些啟示: 一,新媒體、自媒體的出現使媒體對公益慈善的影響力呈爆炸式增長。第二,媒體是慈善公益組織成長的監督者和推手,可以影響社會資源的重新配置,通過公益傳播,源源不斷地給公益事業提供新的發展動力。第三,更多的媒體聚焦慈善公益議題,延伸出了公益傳播這個細分領域,使受眾了解慈善公益相關信息的同時,傳遞出人道主義精神和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來五年,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將進入轉型關鍵期。這一轉型的基本趨勢就是要從以往的計劃慈善逐漸轉向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慈善,慈善事業將大規模地走向組織化、民間化和專業化。不僅如此,在未來五年,我們也將看到,公益慈善組織的轉變將進一步推動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的建設,公益慈善事業的轉型也將進一步推動社會治理體制的轉型。未來五年內,中國慈善事業轉型有十個重要特征:
1、中國慈善事業將逐漸從計劃體制轉為市場體制,慈善市場將起到配置慈善資源的基礎作用。
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報告提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這不僅僅是針對經濟體制的改革,對于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慈善事業,市場機制也應該逐步起到重要的資源配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