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供應能否及時跟上,對于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至關重要。為切實保證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應,國土資源部決定今年對落實國家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用地實行責任制,由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主要領導人負全責,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應計劃連同責任人名單由國土資源部向全國公示,并加強督促落實。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保障房建設僅從供應完成情況看,大部分地區情況并不樂觀。全國住房供地計劃實際完成67.9%,其中,保障性住房(指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用地完成計劃的65.2%;棚改房用地1.47萬公頃,完成計劃的40.2%;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6.51萬公頃,完成計劃的80.9%;其他住房用地2.96萬公頃,完成計劃的68.5%。這表明,2010年保障房的供地目標并未完成。
住建部要求各地在6月6日前必須公布保障房的項目進程,包括年度保障房計劃、開工項目以及竣工項目信息等,被看作是各地保障房“中考”。從最新數據來看,這次“中考”成績并不理想,一些城市開工率不到三成。
因此,各地能否在住建部的“大考”中過關,即10月30日以前, 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必須全部開工,令人憂慮。
在長達五年的建設周期內,保障房建設如何才能形成持久的動力呢?而在這其中,探尋保障房建設的模式,激發更多資本進入也就顯得更為迫切。
在萬科、保利等地產巨頭紛紛表示目前還沒有找到保障房的盈利模式下,保障房建設如何才能形成持久的動力、激發更多資本的進入,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各地保障房的陸續竣工,各地騙購事件層出不窮,原本該獲得保障房的群眾被排斥在本應被保障的人群之外,而一些坐擁數套房產、開豪華車的人卻擁有了保障房。在一些地方,保障房甚至成為了當地國企和公務員的一場福利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