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社區”是什么?為什么要成立“超級社區”?知名三農專家于建嶸教授根據前沿社會組織理論,創立了“規則明確、架構清晰”的社區創業平臺,力求通過創新組織模式來做農村電商,用互聯網來解決農產品銷售的痛點。希望走通一個模式,然后把它復制出去,不僅解決更多農民和農村的問題,而且要解決城市化帶來的一些問題。
一、項目背景
從1995年到2015年,互聯網電商迅速地從誕生、發展到繁榮,在這股浪潮中農村電商行業在2015年開始爆發式增長。
一方面,農村的發展最后要靠產品,但要保證種出來的作物能賣掉,保證農民有穩定的利潤,政府做不到、公司也做不到,唯一的解藥就是互聯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兩個重要維度,但僅僅靠工業品的單向輸出無法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因為只有完成“農產品進城”的完整閉環和雙向互流,才能使農民真正增收,才有能力去購買下行的工業品。
2017年10月1日啟第三輪社長招募,截止18年9月30日,招募城市合伙人100余人,覆蓋全國200個城市,報名人數約四萬人,審核開通社區6100多個。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水平迅速提升,城市興起的腳步沒有放緩,帶來現代化便利的同時,就是“城市病”的出現。就具體生活方面,食品蔬菜不夠新鮮、社區居民關系冷漠、日常生活不便利等,限制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盡管近年來各類細化、垂直電商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從根本上講,城市的居民生活狀態依舊是松散的。
于建嶸很早就開始研究互聯網以及互聯網與社會、與農村發展的關聯。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知名的社會學者和三農專家,他此前就意識到互聯網手段可以幫助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電商有助于振興鄉村。他專注于研究電商模式、鄉村戰略、村淘業務和脫貧模式,希望在社會學維度之外,走通一條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徑。
于建嶸花費大半輩子為社會問題想辦法,但真正落地了的理論卻寥寥無幾。這次面對這種處于消費鏈條兩端——原產地商品與消費者所遇到的痛點,即便面對的是左手資本、右手流量的各個巨頭和資本支撐起來的獨角獸們,于建嶸毅然決定要自掏腰包開展一次社會實驗。
二、嘗試+項目優勢
1、“超級社區”項目建立依據
作為知名學者,于建嶸寫過許多重要的學術著作,但他卻向客人們介紹《商貿革命:中國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會員制經濟:組合經濟理論及實踐》才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并打趣道“可以得諾貝爾獎”。于建嶸的思想是,通過創新組織模式——新型“計劃”經濟,即通過互聯網可以建立一套“有計劃的生產和有組織的消費”的模式,并且用城市的消費升級帶動農村的產業升級。
過去的農村電商總是想著賣東西給農民,但除了農資還可以,其他都很難賣掉,因為農民沒有錢,怎么消費?所以關鍵問題還是要讓農民增收,不能整天想著從農民身上賺錢。當然,也有公司嘗試將農村的農產品賣到城市,但需求又常常對接不好,只能解決少數問題,很難復制。
城市人要買到好茶葉很難,也很貴,即使買了昂貴的茶葉,不知道是不是有農藥化肥、是不是打了催芽劑。而云南那么好的茶山又沒人要,因為茶農怕種了茶賣不掉。“超級社區”要做的就是把他們對接起來。
于建嶸沒有按照先定位農產品再找銷售渠道,而是選擇先從城市社區去尋找需求,然后到農村找供應方。也就是按照城市餐桌的需求去田間地頭找供給。“超級社區”項目先通過城市里各個社區的“社長”把社區內的消費需求組織起來,然后再去農村讓農民們根據這些需求進行定制化生產。
但這事兒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于建嶸接觸和考察了許多農村電商公司和項目,比如一家很知名的農村電商企業,號稱在全國2000多個縣都設立了收貨點,希望把收到的農產品直接賣給城市的消費者,但這個“農產品進城”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個計劃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解決需求問題,“過去農業產業化和訂單農業為什么失敗?因為種出來沒人要,公司生意不好就跑了,農民也就沒拿到錢。所以要先解決需求端的問題。”于建嶸說。于是”超級社區“項目應運而生。
2、什么是“超級社區”?
“超級社區”在將自己描述成一個“基于社區的社交化電商平臺”,其核心理念是幫助本地人提供本地化的生活服務,同時為“社長”提供一個創業平臺。
“在云南有我們家的茶園,在山西有我們家的小米地,在貴州有我們家的酒廠,在山東有我們家的果林……當地的農民兄弟會按照我的需求種植加工,然后定期把這些產品送到我家。”這是“超級社區”想要打造的生活場景。
由此可見,“超級社區”項目并不是傳統意義的電商平臺,而是新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它力求打造中國最大的定制型生活平臺,希望建立一套新的生活方式:消費者可以坐在家中遙控遠方的農場,生產自己想要的產品;在節假日帶著孩子去看自己的茶山、稻田和果樹,親近大自然。因為這套信用機制,會讓農民敢生產、消費者敢消費。
“超級社區”,不僅僅出售商品,更注重傳播社區文化。小區一般會由第三方物業機構管理,物業要么不能提供有效服務,要么只是單純地頒布禁令。“超級社區”,通過平臺組建社區社群,以共同的理念聚攏社區用戶,以社區服務和社區活動為紐帶,形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有溫度的社區文化。社區每個成員都可以發聲,參與社區建設,對于社區管理進言獻策,讓社區最大限度地成為居民的樂居之地。
3、“超級社區”項目的創新
在所有“互聯網+社區”的創業模式中,“超級社區”項目的獨特之處在于:所有社區創業者都扎根于本社區,以服務社會、創造價值為理念,為本社區用戶提供優質、便捷的社區服務。在保障社區服務參與各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提升社會經濟質量、增進社會信任、促進社區創業、滿足消費者需求。
超級社區的創業者有兩個很重要的屬性:首先,他必須是跟服務社區有強連接關系的人,比如,社區的居民或者在周邊服務了很多年的小店店長。其次,他必須有在社區創業的愿望,有通過服務居民獲取報酬的理念。
在社區創業者通過開展社區活動、提供社區服務、建立良好信用關系的基礎上,超級社區將著力打造一個“定制生活”的平臺,引入優質商家和商品入駐超級社區平臺,通過社長建立的渠道向社區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定制化生產,并以此為突破口切入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塑造超級社區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由社長、專員、總部的工作人員實地探訪原產地,考察商品,根據消費者需求設計相應的產品銷售流程,以社區為單位,為商家提供精準的需求信息,使得原產地產品可以根據需求有計劃地組織生產,并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直接將綠色、健康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超級社區”最大化地優化了農民的生產計劃,同時打消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解決了原產地和消費者兩方的問題。
4、“超級社區”與其他項目有何區別呢?
超級社區不需要建立龐大的地推團隊。社區創業者是創業合伙人,在保障其相關權益的基礎上,社長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去拓展社區。
社長增強了平臺的信用基礎。社長深入社區,通過組織社區活動,增加用戶粘性,傳播超級社區理念,通過組建社群、加強與用戶的互動,深入挖掘社區的產品和需求。
5、項目盈利模式
超級社區是一個合作共贏的平臺,所有參與平臺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價值體現和利益分配。
①社長的主要收益:周邊商家原產優品、定制生活交易獲得的傭金、社區拼團交易賺取的差價、平臺廣告板塊的收入、各類社區活動的收益等。
②平臺的主要收益:精準的社區分眾廣告、平臺商家交易的提成、定制商品的集中采購、社區金融等。
6、項目的整體業務和運營情況
總部(平臺公司)、大區(城市合伙人)、社區(社長)三級。
總部負責系統的開發維護、項目發展戰略、平臺規則、創業者招募、特約商家招募與商品審核、平臺客服、營銷策略、培訓等工作。
大區(城市合伙人)負責本地區所有社區市場的開發覆蓋、社長招募與社長管理、特色產品與商家推薦、大區市場運營和發展戰略等工作。
社區(社長)負責本社區運營,發展建立社群關系,做好周邊商家和用戶的服務。
三、初步成果
1、項目進展情況
2015年12月28日開放第一輪社長招募,全國反響巨大,一周內在線申請達到1400余人,審核開通社區500個。
2016年3月12日啟動第二輪社長招募,截止10月中旬,申請者過萬人,審核開通社區2616個。
2017年3月1日啟動第三輪社長招募,截止9月30日,招募城市合伙人80人,覆蓋全國217個城市,報名人數約30000人,審核開通社區4100多個。
截至2018年10月,開通社區數量達到6000個。
針對社長,平臺組織專人進行了有關業務拓展的培訓,在平臺的指導下,社長們紛紛建立自己的社區微信群,通過社區群與社區居民交互,增加社長在社區中的影響力,并通過不斷組織包括:相親、公益、親子、跳蚤市場等社區活動,活躍了社區氛圍,增加了整個社區的粘性。至今已組織社區活動萬余次,參與過活動的人群近30萬人次,影響到的居民近百萬人。
超級社區不斷發展農產品類、米茶酒類產品,同時還增加了藝術書畫及陶瓷品類,致力于普及大眾藝術,提升大眾審美能力,“讓藝術家踏遍千山萬水,把藝術品送進千家萬戶”。這進一步豐富了這次實驗項目的內容,升華了“超級社區”項目的意義。
2、項目初步成果
“超級社區”項目2015年創立,目前已經鋪到了全國6000個社區,提供商品的種類有3000種,已經有了十幾萬產生過交易的用戶,能夠影響到的用戶更是達到了幾百萬。
實際上,在2015年到2016年,“超級社區”項目一直都是按公益性項目來做的,并沒有商業化運作。但是從去年7月份開始,項目已經開始盈利。在幾乎沒有任何市場推廣,也沒有燒錢做流量的情況下,這已經非常不容易。盈利的同時也意味著,這個模式基本走通了。
“超級社區”項目有一套完整的機制保證各方多贏,除了“超級社區”實現了盈利,“社長”們也得到了實惠,一些收入比較好的“社長”已能夠達到月收入萬元,同時也幫助農民兄弟實現了創收。
以“超級社區”出品的東書房茶葉舉例說,超級社區把城市人的需求和茶農對接起來。城里人以4000元包下一分地茶園20年,然后讓茶農按照自己的要求種植和加工茶葉,只要每年兩三百元的管理費,就能收到約10斤茶葉。這個價格不僅遠低于市場價,而且品質可以讓消費者十分放心,種茶的農民每人每月也可以獲得3000元的收入。
四、經驗總結+點評
“超級社區”的背后,是一個品種齊全的產業集合。通過社區實現有組織化消費和定制生活模式,首先解決了農村經濟規模盲目生產的問題,再也不怕豐產傷農了;其次解決了食品安全大背景下的不信任問題,每一件產品都可以追溯源頭,甚至具體到生產者。居民通過“超級社區”平臺,實現了“生活物品自主定制、社區管理個體參與、社區成員互信互通”。
從當前鄉村產業中不斷涌現的新業態、新行業、新模式來看,包括互聯網農業、“田園綜合體”、農業特色小鎮等,不僅對農業生產領域的科技有新需求,也在加工流通、產業融合、營銷方式、管理運行等各個方面,對物流技術、信息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等提出了更高層次、更多方面的需求。圍繞鄉村農業振興面臨的短板和關鍵共性技術瓶頸,既要深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也要整合資源、產業、金融、人才等要素,推進全產業鏈的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