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韓是漢文化的發祥地,古跡很多,人杰地靈。鄭冰是個老師,我第一個感受是:一個老師二十年,不折不撓堅持為農村服務為農民服務,非常了不得。蒲韓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最大的特點就是和農民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從農村實際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扎扎實實為農民做實事。他們是真的和農民結合在一起,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他們團結了三千多個農戶、五六萬畝土地。合作社18名輔導員,把每個農戶家里生產生活的信息掌握得清清楚楚。其中每個輔導員要負責大約兩百家農戶,經常深入農戶家庭交談,了解各家有什么要求、困難,他們的工作做得很細。以前過年,農戶們都要進城買年貨,質量難以保證。合作社就統計大家的需求,統一購買,分送到各家,從春節到端午節等大的節氣,都這樣做。這些工作很不容易,一家一戶統計需求、分發物資,通過這些活動把農民們聯合在一起,農民相信他們、愿意和他們在一起。
我們研究城市化,非常擔心兩個問題。一個是年輕人都走了,家里就剩下老人孩子。蒲韓經濟合作社把養老的問題安排得很好:43個自然村的老人不出村,就在村里養老,集體安排吃飯、組織老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一些輕微有益的勞動。我去現場看過,那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很高興地在一起唱歌剪紙,還把紡紗、織布等傳統手工藝撿回來,老人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生活挺好。
另外小孩怎么辦?有些農戶進城了,合作社把空下來的房子利用起來,把小孩組織起來學習,三歲到六歲前的學齡前兒童們也在一起念書、娛樂。
農村普遍擔心的問題,他們都在積極解決。最可貴的就是,這個地區還是家庭聯產承包制,合作社下了很大工夫,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的生產組織起來,對接外部的市場,他們指導農民不光是種田,還種植水果等經濟型作物;合作社讓社員聯合起來統購農資,開展大量培訓,引導農民科學種地、生態種地,讓大家都施農家肥、盡量少用化肥農藥,改良土壤;他們開展農產品統一銷售保障社員收益,避免種出來的產品沒有人要爛在地里。
蒲韓有些房子很漂亮,原來都說農村衛生條件總體不如城市,合作社組織大家自己動手,把村里的衛生搞得很好,垃圾集中處理了。
所以我覺得建設美麗農村,首先要提高農民收入、獲得感、幸福感,蒲韓合作社扎根鄉村,一件一件地做非常具體的實事。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動。
讓我感動的還有一條:他們現在吸引很多年輕人回鄉,我看到還有湖北等外地去的年輕人,年輕人在那里搞技術培訓,為農民服務,他們覺得這個地方天地很大。原來我們想,城市化使村里的年輕人都走了,也許要到城市化后期他們才會回到農村,但是現在沒有等到后期,年輕人就回到農村開始工作,而且這些年輕人工作得很安心、很努力、很有成效。我說他們是先行者,農村是一個大天地。
在蒲韓,農村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年輕人往農村走。這里充滿希望、很有前途,希望你們的道路走得更寬。
現在有一個課題:一家一戶的種地,這個生產效率總是有限度,怎么使我們的農村、農業,和市場真正結合起來,走專業的、大規模農業之路,我非常希望蒲韓聯合社考慮這個事。應該說你們有條件,農民這么信任你們,幾萬畝地又在黃河三角洲這個位置上,你們要進一步把農民的發展道路引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