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雜志》報道 貴州省安龍縣篤山鎮, 一座建筑面積大約1400平方米、兩層樓高、玻璃幕墻的美術館,懸浮在165米高的絕壁之上。它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的專家顧問、今年44歲的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何崴,2017年主持設計的作品。
這是風嘯山谷、大地回響的高度,站在這里,仰望蒼穹,飛鳥掠過翩躚矯健的身形,腳下的河流和無盡連綿的峰叢鋪陳到天邊。在深谷高山,蒼穹之下,巖壁之上,美術館宛如一道藝術之光,以自由的想象釋放無窮的創造力,照亮思想、震撼心靈。
英國《每日郵報》1月2日刊登專題報道《先鋒藝術:壯觀的視頻展示中國建在懸崖邊上、不可思議的“懸浮美術館”》,稱這座新開幕的美術館本身就是一件先鋒藝術作品,它坐落在懸崖的自然凹槽內,給人的印象是它就嵌在石頭里。“這一知名的藝術家和建筑師給美術館設計了一個全玻璃、半圓形的表面,可以讓游客對公園有一個全景的俯瞰。”
溶巖美術館位于貴州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公園地處黔西南州安龍縣篤山鎮梨樹村海尾。這里是一個方圓約700畝的山谷。山谷呈口袋形,由群山環抱圍合而成,山谷的北側是一面垂直聳立的巨大巖壁,高逾百米,谷底一條蜿蜒的河流,從遠方流淌到此。此處有兩個天坑,河流到這里突然轉入地下而從地面消失,這也是此地得名“海尾”的原因。得益于富集的喀斯特地貌、獨一無二的自然條件,海尾峽谷成為戶外愛好者、特別是攀巖和登山者的天堂。
溶巖美術館在懸崖頂部地勢相對平坦的自然塌陷區建設,用一個輕、薄、透的體量嵌入原有的塌陷區,將懸崖的缺口補全,建筑朝向峽谷一面通體使用玻璃落地窗,令到訪者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室內面積約800平米,室內二層,分別是展廳和會議及配套服務區;室外也有兩層,分別是位于建筑屋頂的公共觀景臺和位于建筑底板下面的戶外休息區。
整個建筑平面呈類月牙形,但不是很對稱,造成這個形狀的原因是基地復雜的現場條件:復雜的高差變化,不穩定的崖壁條件,以及大量不規則分布的巨型浮石。因為基地位于懸崖邊緣,土地平整只能人工進行,大尺度的石塊無法搬運,很多石料由驢子馱到施工現場。高難度的施工條件,使設計團隊在現場放線后,對原方案進行大幅度的調整,才得到現在的平面。
享譽國際的青年建筑計師何崴說:這一美術館應當是“有宏大空間感的景點”。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以一段驚人的無人機視頻展示了這個俯瞰峽谷、站在云端的透明建筑。何崴說:“建筑連接人和自然景觀,通過在巖石上使用玻璃這種輕型建筑材料,希望這個建筑能夠創建人造建筑和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建筑和風景融為一體并讓風景更加生動,景色為建筑提供力量和美麗的環境,而人類的行為則讓建筑和風景變得有意義。”
風云變幻,萬峰疊嶂,自然畫卷,在溶巖美術館的璃幕上映現。千山攀越,百舸爭流,人類生機,在溶巖美術館的璃幕上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