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廣西上思——十萬大山·南寧綠肺”為主題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城市化論壇5月24日在廣西上思縣舉行。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胡存智出席,并作主題報告。
胡存智在“新型城鎮化與扶貧創新的幾點思考”主題報告中說,“發揮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后發優勢、提升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動能、就地就近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減貧發展的三大路徑,就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扶貧的體制、政策障礙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防城港市委常委、副市長田博出席論壇并致辭。上思縣縣長覃森介紹了上思縣新型城鎮化和扶貧工作情況。論壇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城市化知名專家李津逵主持。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與上思縣人民政府縣長覃森作為雙方代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胡存智,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防城港市委常委、副市長田博等領導和嘉賓共同見證啟動儀式。
在論壇對話環節中,胡存智與金德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主席賴文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堅,云南省林業科學院研究員蔣云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創藝園文旅集團總裁鐘新球等專家、學者對話,為上思縣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扶貧創新支招,并提出了符合上思實際的可行性意見與建議。
今天,我們在廣西上思縣舉辦第二十六屆中國城市化論壇,結合上思縣的實踐和取得的寶貴經驗,研討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扶貧攻關的問題,是一件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不足5年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大量的問題沒有解決,特別突出的是,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而這7000多萬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農村。與此相關聯的是我國的農村、農業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因此如何促進農民的收入較快、穩定增長,如何使7000多萬人脫貧致富,確保如期建成小康社會,已經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必須破解和完成的歷史性任務和現實難題。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017年兩次到廣西考察,囑咐“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要加快老區建設和發展,讓老區人民盡快擺脫貧困,過上幸福日子”表達了黨中央對廣大農村的貧困地區人民、特別是老區人民的深情厚誼,反映了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心情和對地方各級政府的殷切期望。
縱觀全國的發展態勢,無疑我們上思這個地區是落后了,屬于后發者。但是,大家要清醒地看到,后發者有很好的后發優勢。有哪些后發優勢呢?我體會,從總體上來說,起碼有三個方面的后發優勢。其一,幾十年的改革發展,全國有很多發展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是我們可以借鑒的寶貴財富。其二,幾十年的發展實踐,國家指導建設和發展的政策措施更豐富、更明確、更具體。我們的建設和發展有了更好的政策環境。其三,全國發展取得了大量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條件和更多的發展空間。
一天多來,從我在上思縣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情況來看,上思縣的領導同志們是認真注意了對后發優勢的應用的。他們緊緊圍繞“十萬大山、綠水青山”,全面聚焦“南寧綠肺”,因地制宜,培育生態林業、溫泉養生、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就是他們從本地實踐出發,運用后發優勢,對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的正確選擇是十分寶貴的。我非常贊同他們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也非常欣賞他們注意運用后發優勢的智慧。我非常希望他們堅定不移地按照這條道路走下來。今天,利用這個機會,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后發優勢問題,我想談幾點想法。
在這春意盎然的五月,我們懷著十分欣喜的心情,迎來第二十六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在我市上思縣隆重舉辦。今日之上思,可謂名家云集,賓朋滿座,滿城生輝。
防城港市地處中國大陸海岸線和陸地邊境線的南端交匯處,既沿海又沿邊,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有陸地和海上通道的城市,1968年建港,1993年建市,總面積6222平方公里,下轄上思縣、東興市、港口區和防城區,總人口約100萬,有漢、壯、瑤、京等21個民族,是一座正在興起的港口工業城市、國際門戶城市、生態海灣城市。近年來,我們依托獨特的區位、政策、資源和開放等優勢,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廣西“雙核驅動”戰略,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進邊海經濟帶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合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效、實現了新突破,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等多項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北部灣經濟區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十二五”時期,全市GDP年均增長12.1%,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人均公共預算收入居全區首位;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3.3%。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有力推動了高鐵、高速公路、城市路網、水電氣供應、污水垃圾處理、通訊、公交等一大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實施,給防城港的城市面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城市規模、品位、環境不斷邁上新臺階。全市人口城鎮化率達55.1%,城鎮化質量廣西第一,居全國286個主要城市中的126位,先后獲得“中國氧都”“中國長壽之鄉”“中華詩詞之市”“中國白鷺之鄉”“廣西衛生城市”“廣西園林城市”等殊榮,中國最佳養老城市排名19位,全國宜居城市競爭力36位。
當前,防城港正圍繞自治區“三大定位”“四大戰略”“三大攻堅戰”部署,構建面向國內國外開放合作新格局,奮力打造廣西“兩個建成”先行區。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各級領導、專家以及社會各界朋友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今天,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指導,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在上思召開,可謂正當其時,猶如一場甘露,必將為我市城市化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今天,我們相聚在十萬大山、“中國氧都”——美麗的上思縣,隆重舉辦主題為“廣西上思·十萬大山·南寧綠肺”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城市化論壇,這是一場各方名家聚首的盛會,是一次思想與智慧的碰撞。
相信在座的許多朋友一定聽說過上世紀五十年代拍攝的電影《英雄虎膽》。這部著名電影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山清水秀、令人向往的上思十萬大山,大部分場景也是在十萬大山拍攝。英雄曾泰和美麗的阿蘭小姐的故事至今還在上思廣為流傳。
上思生態環境優美:地處十萬大山北麓,生態環境良好,空氣異常清新,尤其是十萬大山核心區內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氧都”。
上思歷史文化悠久:自唐代建制以來已有近1380年歷史,建縣已有100多年,被譽為“中華詩詞之鄉”“廣西特色文藝之鄉”。
上思自然資源稟賦突出:全縣耕地面積86萬畝,林地面積268萬畝,宜牧面積51萬畝,尚未利用的荒山荒地近15萬畝,可開發利用土地多,發展空間很大。
上思發展潛力巨大:地處南寧、防城港、欽州、崇左四個地級市“1小時經濟圈”的交匯點,距南寧吳圩國際機場65公里,距離防城港、欽州港兩個港口只有100公里左右,具有近邊、近海、近首府、近航空港等特點。當前,上思正面臨著國家“一帶一路”、廣西“兩個建成”“四大戰略”深入實施和防城港市加快推進“邊海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機遇,特別是自治區、市加大對上思脫貧摘帽工作的扶持力度,為上思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注入了強勁動力。
上思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脫貧攻堅先行區”和“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全國生態休閑旅游名縣”的“兩區一縣”目標,扎實推進整縣脫貧摘帽、產業集群發展、城鄉提檔升級三大攻堅戰,包括新型城鎮化和扶貧攻堅在內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關于城鎮化和扶貧這個問題,首先我認為城鎮化是扶貧的最好方式。一般來說,扶貧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救濟式扶貧,另一種是開發式扶貧。對于老弱病殘,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救濟式扶貧是比較合適的,就是政府給補貼,政府養起來。但是對于有勞動能力的人,應該是開發式扶貧,提供工作機會是最重要的扶貧方式。城市有更復雜的分工,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具有集聚經濟。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往大城市跑的原因。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房價那么高,為什么人還去,因為那里有工作機會,那里有更高的收入水平,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所以去那兒。因此,加快發展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是最好的扶貧,那么,對于我們上思來說,如果能夠加快發展城鎮化,就能夠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第二,對于上思今后的發展,應該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那么,上思的比較優勢在哪里?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綠水青山是上思最大的比較優勢所在。但怎樣才能發揮這個最大優勢?怎樣吸引中高收入人群到這兒來旅游、養老?對中高收入人群來說,什么是最寶貴的?是時間。一個人的年收入可以是幾十萬、幾百萬,但他一天的時間也只有24小時。所以縮短周邊城市到上思的時空距離,才能把上思的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例如,從南寧、防城港、欽州、崇左這四個城市是不是能夠很快地到達上思?能不能一小時到達?所以,對于上思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上思縣的領導應該向上級表明一種態度——幫助我修路就是最好的扶貧,比如高速公路、一級路或者二級路能夠直達上思。這樣就能夠給上思帶來就業機會,農村的人口就可以向縣城、旅游點周邊集聚。集聚經濟的優勢就會發揮出來。
第三,發展桉樹及相關的板材產業,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GDP,但是對于上思的長遠發展,并不是上思的比較優勢所在,因為桉樹會損害我們的環境。所以,上思縣政府要處理好這樣一個關系,發展旅游經濟、服務經濟,可能不能給你帶來很多的稅收和GDP,但是能夠使上思縣人民脫貧致富,也會使整個上思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我是出生在非常貧苦的山區的孩子,也許各位今天看到我光鮮亮麗,有著不錯的生活。我們先對貧困、貧窮兩個字來下定義:沒有錢,不見得是貧窮。沒有希望,才是貧窮。我沒有上初中,但是臺灣有一個學歷——留卷考試。我從最基層一直考,考到了臺灣高等政府官員的高等考試的第一名,所學專業是國家土地規劃。下面我講兩點看法:
第一,15年前,也就是2003年我到了井岡山吉安縣并建立了井岡山華憶科技學院,它現在已經有5000名學生。那些孩子,看上去真的跟我小時候是一個模樣。初中畢業后去挖竹筍,一天挖不到五元錢。這十幾年來,華憶教出了數以萬計的學生,把他們培養成科技人才,分配到各個臺資企業去做中堅干部。他們賺了錢,買房、買車,成家立業。
所以,我前天到了上思,有很大的感慨。我問了這里的一些年輕人,他們都說上思沒有大專院校,只有一所中專,如果讀大專、本科,只能到南寧市或其他城市,他們就不得不離開自己的故土,不得不離開他們的家鄉。因此,我建議在上思設立一所技術性大專院校,可以把這個中專擴大,變成“3+2”系列的大專,好好地培養這些孩子。
第二,不知上思縣目前有無創業園區,如果沒有的話,建議設立一個創意創業園區。如果說我們有這么好的好山好水,有這么多的學生在外面學習,讀了大專、本科。我們應該把這些孩子帶回故鄉創業、就業,為他們提供微薄的創業資助和貸款。我問過一位上思的年輕人,他告訴我創業需5—10萬元就可以了。我覺得政府應該為這些有潛力、有能力的年輕人提供一些幫助。
所以,我真切地希望在扶貧的過程中,不只是單純地給他們吃飽、穿暖。還應該讓這些年輕人有未來、有希望。我相信上思年輕人的未來和希望也就是我們上思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我認為西雙版納的傣族村寨非常適宜居住。寨子由許多各家獨立的竹樓組成,竹樓是主體,周圍是小庭院,庭院內種滿植物,幾十種到上百種不等,主要是些薪柴、珍貴用材、水果和干果(含堅果)、藥材、香料、森林蔬菜、花卉等。每個庭院四周是寨子的公共道路。
因此,把傣族村寨放大就是未來的城市。獨戶竹樓換成商住高樓,自家的小庭院換成城市森林公園,庭院四周的公共道路換成寬敞的城市街道。組合在一起就是新型城市。
長期以來,我們在選擇城市綠化樹種時往往只考慮安全性和觀賞性,很少甚至根本沒考慮選擇能產生高價值的綠化樹種(植物)。今后在建城市森林公園時要選擇這樣一些植物:稀有性、珍貴用材、水果和干果(含堅果)、藥材、香料、森林蔬菜、花卉。要構建立體狀的植物群落,該群落是穩定的、和諧的,物種之間能夠友好相處。
圍繞開發利用“十萬大山”,建議上思在“生態林業、溫泉養生、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還要開發建設“科研、科普和教學”基地,吸引大學、科研院所入駐,對林內樹種定名掛牌介紹,并舉辦一些以植物教學和科普為主題的夏令營活動。
要利用好上思獨天得厚的自然條件:上思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96.1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達114.39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氣溫21.7℃,年平均降雨量1217.3毫米。可以看出:上思處長熱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帶,熱帶植物和亞熱帶植物都可以生長。由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無霜期長,上思是各種動植物最適宜的生長區之一,各種植物計有195科、533屬、1890多種。十萬大山有“天然藥庫”之稱,有野生藥用植物428種。動物共有260多種,其中屬于國家一、二級保護的動物有黑葉猴、小爪水獺、金貓、大靈貓、虎、林麝以及白鷴、原雞等35種。
我是從大山里面走出來的。家鄉的那個山可能沒有十萬大山這么漂亮,但是很高。所以,我對大山有特別的感情。2003年創業以后,又想回到大山里面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回到我的家鄉,做一個特色小鎮。
經營好特色小鎮確實要很大的精力。現在國家提倡,很多投資人都在做特色小鎮、鄉村旅游,但是建起來以后,怎么經營、怎么發展,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最近,我們在梅州建了一個歡樂小鎮,這是全部以青少年、兒童產業為主的一個特色小鎮。
十幾年來,我們的研究的方向就是這種特色體驗性的旅游小鎮。來到上思這個地方以后,我覺得這個地方非常好,山區很美,綠化很好,既是中國的氧都,又是南寧的綠吧。我們如果把這些關鍵資源賦予標簽之后,就要去做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剛才各位專家講到的各方面,比如上個月有投資人跟我講現在的農業科技玩得很專業,把楓樹引到小鎮里面或者山體里面,可以讓它一年四季看紅葉,可隨意變化樹葉的顏色。這是我聽到的農業高科技玩法。
所以,上思水好、山好,我們是否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上思的生態、中草藥等特色挖掘出來,比如有人做了一個叫“藥王谷”的小鎮,客戶去了以后,看到遍地各種各樣的藥,全部藥名、藥性標注得非常清楚,研究得很到位。這就把藥與吃、住、玩、娛樂、體驗結合在了一起。
上思作為南寧的綠肺、后花園,都市白領們周末可以到十萬大山里面來養生,感受這種文化。
提問1:我是北京搜狐網的記者,兩個問題。
第一,剛剛新聞報道,廣西今年又有26個傳統村落獲得中央的財政支持,我不知道這26個傳統村落里有沒有上思的。或者目前上思縣有多少村落獲得了國家的精準扶貧、財政支持?
第二,一個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或者經濟發展,離不開招商引資。上思縣有哪些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謝謝。
覃森縣長:謝謝您關心我們上思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關于第一個問題,中央和自治區對我們貧困地區政策的扶持非常大,上思也享有這些政策。現在中央和自治區的政策更多是整合財政資金,這個資金的分配是統籌整合,并不是把資金具體投到哪個村。資金劃撥到我們縣后,我們會具體考慮,根據各個村的實際,按照扶貧脫貧的需要,按照上面的標準,我們精準對標,精準安排這些扶貧資金。
第二個問題,在招商引資方面,上思縣有一些比較好的優惠政策。比如土地是低成本的,在工業、商業、旅游等方面,我們還制定了一些財政的扶持政策,比如說扶貧資金、創業貸款、農村金融等都有很好的政策。
我們上思很開放,經商環境是比較好的,行政審批非常便捷、高效。謝謝!
田博副市長:在覃縣長回答上思縣問題的基礎上,我補充介紹一下防城港市招商引資的一些優惠政策。
目前防城港市有東興開發開放實驗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全國12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試點試驗地區等國家級的特色支持的優勢。同時我們還享有國家給予中西部貧困地區發展的招商引資方面的優惠。
比如說目前在防城港轄區內投資的企業,符合國家鼓勵支持的行業目錄的話,所得稅最低可以享有9%的一個稅收優惠。在邊境貿易享有互市貿易這方面的優惠政策。如果大家有意向,可以再進行詳細的洽商。
提問2:我是《城市化》雜志的記者,請問胡存智副主任,您能否就土地要素的改革和流轉,提出具體的建設性和指導性意見?謝謝。
胡存智副主任:今天我們談扶貧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土地政策剛才我在做主題發言的時候也提到,它是一個重要的改革方面。這樣的話,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扶貧地區的農村,都需要城鎮化改革。
土地的改革目前正在進行三塊地(編者注:指“農業用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的改革。目前正在試點、試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那么,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當中,特別是在扶貧地區,主要的改革要素就是要充分流動,同時能夠自由平等地參與城鎮化和工業化,并獲取收益。在扶貧中的土地改革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說國土資源部在新時期的扶貧工作中,把增減掛鉤作為一項重要的扶貧政策,在扶貧中進行了廣泛的使用,就是使扶貧地區的土地能夠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作為重要的農民財產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