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之所以要建設特色小鎮,是在新常態下要解決中國城鎮化發展中的城鄉差別、中西部差別,解決社會公平公正問題,要滿足中國中產階級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以及適應中國城市化在經歷了造城、城市群的發展階段后,進入城市網這一新的發展階段的必然。因此,特色小鎮一定要講好中國故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主任、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龍永圖在2月26—28日廣西貴港市舉行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城市化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
本屆論壇以“中國貴港——橋圩開啟硒+N產業融合升級密碼”為主題,以廣西貴港市、橋圩鎮為例,結合實地調研,直面我國特色小鎮建設,針對產業融合發展等困擾特色小鎮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2月27日《論道》——中國城市化論壇特別節目《小鎮·大事》在貴港市港南區舉辦。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主任龍永圖,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國際交流專委會專家顧問、中國國際交流中心產業部城鎮化處處長馬慶斌等以港南區橋圩鎮為例,就“特色小鎮”話題進行對話,探討加快新型城鎮化的有效路徑。現場觀點深刻,妙語連珠,掌聲四起。
廣西壯族自治區住建廳總工程師楊棟、貴港市政協副主席周桂英、貴港市住建委主任羅均職、貴港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羅尚民、港南區委書記楊亞俊,結合貴港市、港南區特色小鎮發展戰略,立足港南區橋圩鎮實際,與專家們進行互動討論。
特色小鎮建設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適應當前中國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相互交融、提升效益的必然產物。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政策上發力,助推特色小鎮加速發展。2016年7月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
龍永圖說,打造特色小鎮對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鎮化建設、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橋圩鎮抓住“羽絨”和“富硒”兩大特色產業,橋圩人民發揮開放包容、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打造出有特色、有活力、有人氣的特色小鎮。
金德鈞建議,要把橋圩的羽絨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使優勢更優。同時,結合實際資源、本土優勢,不斷培育和創造新的產業優勢,使橋圩鎮產業發展保持活力。
馬慶斌則對橋圩鎮特色小鎮建設提出希望:“希望每一個來到橋圩的人是為了生活,每一個留在橋圩的人生活得更好,每一個離開橋圩的人念念不忘。”
周桂英向與會專家介紹了橋圩鎮“羽絨”、“富硒”兩大產業的發展情況。楊棟、羅均職分別介紹了自治區、貴港市打造特色小鎮的戰略部署,羅尚民則介紹了橋圩溫泉、師公戲、鴨肉粉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楊亞俊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優化政府環境,夯實園區的基礎設施,吸引更多大企業、知名企業入駐,推動羽絨產品品牌化,努力將“港南制造”轉變成為“港南創造” 。同時,還要保住鄉土特色,抓好民生建設,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吸引更多的群眾回鄉創業,加快港南區城鎮化進程。本次論壇將為進一步推動橋圩鎮爭創全國特色小鎮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進一步擴大橋圩知名度和美譽度。
2月28日上午,參加第二十五屆中國城市化論壇的嘉賓深入“中國羽絨之鄉”——港南區實地考察。貴港市委副書記李萬春、市住建委調研員羅義芳,港南區委書記楊亞俊、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魁元等領導陪同考察。
龍永圖一行首先來到位于港南區橋圩鎮的中國羽絨之鄉·羽絨產業展示廳考察,通過現場察看和聽取講解,對原毛、羽絨、寢具、羽毛球、骨粉和氨基酸等羽絨相關延伸產業進行了解,對港南區羽絨企業逆市謀變,創新生產工藝、樹立領域品牌、建立行業標準、培育生產經營新業態的舉措給予高度評價。在羽絨產業展示廳,龍永圖觀看了羽絨寢具,親手感觸寢具的材質,并詢問寢具的用料、價值和銷售市場等方面情況。
在港南區橋圩工貿科技創業園,龍永圖察看項目概況宣傳板報和施工現場,聽取工作進展介紹后,對該項目引進羽絨、中藥材、木業、大米加工、新能源等行業的總體整合,通過對扶貧移民安置區、小城鎮開發、拆遷安置區的統一規劃建設,項目對促進鎮域經濟發展、帶動城鎮化建設、解決橋圩鎮交通堵塞問題所起的積極作用給予肯定。龍永圖同時接受了廣西電視臺等媒體記者采訪。
在銅鼓灣溫泉度假區項目建設現場,龍永圖詳細了解該項目規劃結構、用地布局等項目基本概況和區位優勢,對項目利用主題溫泉度假的核心區輻射到游憩休閑觀光、生態文化養生、療養、商務會議度假、高端生活居住于一體的綜合體驗區規劃表示贊許。
在四季花田生態農業觀光園,龍永圖參觀了游客中心和村級電商服務站,隨后坐上觀光車游覽了園區和客家博物館,了解了園區的建設情況、運營情況和后續建設規劃情況,對園區在科學規劃、具有地方特色和群眾積極參與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
2月28日,繼《論道》——中國城市化論壇特別節目《小鎮·大事》以及實地調研之后,第二十五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再以“中國貴港——橋圩開啟硒+N產業融合升級密碼”這一主題展開深度探討,建言獻策。
中共廣西貴港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農融在論壇致辭中簡要介紹了貴港市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城市化發展方面的情況。他說,近年來,我們圍繞產城互動融合發展目標,探索出了一條“港產并舉、港城一體”的城市化發展道路。城市化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相結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在第一產業,利用貴港屬于優質天然富硒地區,70%以上的土壤達到富硒土壤標準的優勢,形成了“中國硒港”富硒農業價值品牌;在第二產業,構筑廣西第二汽車生產基地;在服務業方面,打造大西南物流中心。他表示,第二十五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在我市召開,以“中國貴港——橋圩開啟硒+N產業融合升級密碼”為主題,探討城市尤其是小鎮建設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問題,這對加快我市城市化進程,推動特色小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李秉仁在致辭中說,“十三五”期間是我國城鎮化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的關鍵時期,小城鎮作為城鄉發展的紐帶,對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和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住建部等部委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要求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這必將把建設特色小鎮推向實際可操作的地位。李秉仁也提醒,發展特色小鎮不是千篇一律,而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發掘、組織建設。要按照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建設特色小鎮,努力打破行政區域壁壘,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結合地域特色資源、特色產業優勢,與周邊地區共建產業生態圈、產業生態鏈,形成良好的“競(爭)”“合(作)”關系。要避免照搬我國近年來大城市大拆大建、貪大求洋的發展模式,要大力保護傳統文化建筑和自然環境,通過保護鄉鎮文化特色與個性特色,切實展示留住“鄉愁”的魅力。
論壇上,在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蔡義鴻秘書長代表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農融市長代表貴港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在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方針指引下,根據各自領域的優勢,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項目策劃、項目申報、發展戰略規劃、宣傳推廣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城市化委員會近年來與許多在城市化方面做出探索的地方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意味著雙方在城市化方面的合作進入實質階段。
龍永圖在主題報告中從世界的視角、中國當前城市化的發展深層次分析了如何看待特色小鎮、為什么要建設特色小鎮、怎么建設特色小鎮以及建設特色小鎮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闡述了獨到的看法。他認為,一個真正的特色小鎮,首先要因地制宜,要以特色產業為基礎。其次,要以人的發展為最終目的,多發展解決就業的產業。第三,要把環境保護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第四,要重視政府的引領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
中國城市化論壇專家主持人李津逵認為,我國的城市化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重要的階段,特色小鎮的推進將為貴港橋圩鎮迎來一個千載難得的發展機遇。
論壇互動環節,專家們從提高我國城鎮化質量的角度,縱論特色小鎮建設,為橋圩打造特色小鎮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