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逆轉時,反應最快的總是那些投資客和二手房業主。
進入4月,深圳多個片區的二手房報價出現下調,抱有投資目的者更是希望快走為上;中介和開發商圈內,看空指數和氛圍也越來越重,反映在市場表現上,就是新房成交已連續5周下滑,價格也停滯不前。
而被誤傷的則是那些剛需和換房客。由于“3·25”新政要求過去兩年內有貸款記錄的人首付提高至四成,很多人就是付不起那多出來的一成,被攔在了樓市之外,買方違約驟然增多。
由去年“3·30”催生的火熱,此刻正由“3·25”帶入調整,深圳樓市也仍然走不出政策性波動的怪圈。在這背后,樓市供應的死結仍未打開。
市場降溫成交下滑
“3.·25”調控政策落地,觀望情緒濃厚的深圳樓市進一步降溫。
深圳中原表示,由于入市門檻明顯提高,部分失去購房資格的剛需客不得不暫時放緩置業計劃,或轉向臨深片區,其他客戶則對市場保持更為謹慎的態度。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監測,規土委數據顯示上周(3.28-4.3)一手住宅成交652套,成交面積約7.05萬平米,分別下滑16%和15.7%,新房成交面積已連續五周下滑,不及春節前成交量的一半。
上周一手成交價格約為4.9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7.6%。不過,成交均價受到成交結構影響,單周價格參考意義有限。
從推盤來看,上周(3.27-4.3)有3個項目入市,總計推售395套房,大幅低于上周的1520套。實際上,繼“3·25新政”以來,新房的入市速度與成交量較之前回落幅度較大,市場降溫明顯。
深圳多家中介機構認為,在經濟持續下滑和外圍經濟震蕩的情況下,預計未來一線樓市將會進入調整階段,新房入市量與成交量將會持續處于低位。
二手房市場表現更為明顯。上周(3.28-4.3)二手住宅共成交4799套,環比上升33.27%,但這是由于4月1日評估價上調前的最后一周過戶量井噴,最末2天日均過戶超過千套。隨著新政實施,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成交量將會有所調整。
更明顯的是,二手房業主持續下調放盤價格,深圳中原報價指數上周已降至32.51%,較前一周下跌5.6%。緊逼30%的枯榮線。市場購房情緒逐漸轉淡,深圳中原經理指數本周跌破50%枯榮線。
全市超過六成二手房板塊在下調報價,各片區業主加緊降價拋售。其中南山南區和南山北區降幅分別為1.9%、1.7%。福田竹子林片區連續4周下調報價,上周降幅達3.4%;長城大廈片區業主下調6.1%。同時,前期漲幅較大的龍華區下調0.2%,已經連續5周下調報價;坂田區的業主報價也連續4周下調,跌幅擴大至1.7%。從業主報價的房源占比來看,近三成房源的業主報價下調幅度在1%-5%之間。
周期性調整已至
種種跡象顯示,調控新政立竿見影,深圳樓市已步入調整期。
深圳中原指出,過去一個月來,國際評級機構接連下調中國評級展望。3月初,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和71家企業的評級展望。4月初,標普也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至負面,同時下調香港評級展望至負面。
最近外圍經濟數據與金融數據均表明,我國經濟仍然在筑底,在此情況下,嚴厲的調控政策將會帶動大量資金快速離開一線樓市,未來一線樓市將會面臨較大挑戰,逐漸進入調整期。
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也認為,在今年市場調控的基調下,房地產新政對地產市場會有多方面影響;深圳的普通住宅市場一二手成交均價和成交量將有所波動。
美聯物業深圳及惠州區董事總經理江少杰進一步指出,新政落地后購買力預計將會減少三分之一,半年內將會對深圳房價產生影響。
壓力較大的是那些庫存大、位置遠的片區。據美聯物業統計,截至3月29日,深圳全市住宅庫存為32482套,較2015年底減少5084套,整體庫存壓力小。但也存在個別區域庫存較高的情況,2015年底龍崗庫存為11415套,截至2016年3月29日增加至12737套,占據全市庫存的四成。
值得關注的是,在深圳新政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四成后,二手房買方違約現象開始增多,買家預期已變。
“買方要求解除合同的咨詢量確實在增加,特別在4月1日二手房交易評估價格大幅上調之后,更為常見。”廣東信榮律師事務所主任張茂榮稱,買方違約現象中,一種是剛需買方確實承擔不了多一成首付款,另一種是具備支付能力的購房者因預期房價將會下跌,有意借助新政放棄購房。
張茂榮認為,買方不想繼續購買更多是基于對房價下跌的預期。
打開供應的死結?
暫時的調整并沒有嚇怕那些持續看好深圳的投資者,大部分深圳業內人士仍認為,調整期的到來,對自住甚至投資購房而言是個機會,可以淘到“筍盤”;未來,深圳房價還將上漲。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指出,從深圳樓市十幾年的調控歷程看,管控需求,從來都是揚湯止沸,暫時的下行之后,是更加劇烈的上揚。背后的邏輯是,供應一直太弱,需求一直太強。平均每年60萬人口的凈流入,但每年僅為京滬穗大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供應面,捉襟見肘。
綜合深圳近期的新政,宋丁認為,政府可能是想利用管控需求的、大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窗,先行穩住市場,穩住成交量、房價,力爭在此期間通過多種渠道、多種策略快速推進供應量和供應速度,從而根本上扭轉深圳樓市長期以來嚴重的供不應求關系,創造供需關系的戰略平衡。
如何增加供應?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祭出的是保障房、新地供應以及填海計劃。
“十三五”規劃中,深圳計劃開發40萬套保障房,實際供應35萬套。但深圳業內人士認為,實際落實20萬套左右應該沒問題,平均每年4萬套,是深圳2014年全年的新商品住房成交量。
馬興瑞還宣布,未來深圳將填海55平方公里。事實上,多年來深圳一直在填海,后海片區就是填出來的新城區,如果新增55平方公里的巨量空間,對于嚴重缺地的深圳來說,將有深重影響。但這一措施,短期內難以實現。
宋丁還指出,多年來,由于4億多平方米違建的存在,說“深圳沒地了”,成了一句謊話。深圳三十多年中蓋了近9億平方米建筑,其中4億違建就占了43%。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未來五年內要減少2億平方米違建。具體分析,2億平方米中真正屬于居住類的違建大約有3500萬平方米。
假定上述加大供應的諸多措施能夠順利實現,深圳樓市每年可能形成大約20萬至30萬套的一二手房交易量,深圳的供需平衡格局可以預期。
實際上,從供需關系來看,高速上漲的房價正在損害深圳這個城市的競爭力。多位制造業從業人士指出,外來務工人員和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成本上升,進城發展的邊際效益下降,會導致人口流出風險。深圳現在的繁榮是建立在人口流入的前提下,房價也是建立在人口的基礎上。一旦人口流出,深圳除了房地產泡沫外,還有可能導致大量企業因招工難從而被迫遷移。
在華南一家大型開發商人士看來,暴漲暴跌的市場并不是一個好的市場,反而像廣州這樣房價表現溫和的城市,對開發商來說,每年可以保證一定的項目儲備,一定的房價漲幅,從而可以長遠發展;對買方來說,購房負擔也相對較小。這才是健康有序的市場。
未來,深圳會變成這樣的城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