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任何社會都離不開社會各群體、各階層的通力合作。新生代農民工,作為城市化進程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已經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主力軍。然而,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嚴格的戶籍制度、冷漠的社會歧視等一道道有形無形的門檻不斷粉碎著他們的城市夢。有專家指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若解決得好,必然有助于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進步;若解決得不好,不僅影響到一個龐大人群的幸福感與尊嚴感,還會留下諸多社會矛盾的隱患。
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關鍵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在全國1.45億外出就業的農民工中,大約1億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占60%以上。新生代農民工早已是我國現代產業工人的主力軍,從最基礎的體力勞動到高級的技工,無所不包、無所不在。但目前我國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還沒有享受到產業工人的待遇,由此帶來諸多問題,直接關系到新生代農民工所在城市的未來發展與穩定問題。
法國二代移民問題帶來的教訓很慘痛,巴黎市郊是非洲與阿拉伯裔移民的居住區,相對于第一代移民,這些移民的后代不少是在法國本土出生長大的,但法國的主流社會在心理上一直對這些移民后代抱有歧視和排斥的態度,使這些二代移民在就業等方面遭遇不公,高失業率使移民后代們自暴自棄,對未來失去了希望,貧困、吸毒、犯罪嚴重。近年來已引發了多次嚴重的騷亂,危機過后,法國也在不斷反思移民政策出現了什么問題。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我國一些大城市中,新生代農民工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新生代農民工罪犯有74.7%在犯罪前無固定工作和穩定收入,有68.4%的受訪者表示犯罪是出于“一時的沖動”。生存空間受限和教育缺失已經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新生代農民工不可能像他們的父輩重新回到農村,如果所在城市也不接納他們的話,遲早會釀成大事。
如果大量地吸收農民工落戶,則會給城市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農民工如果能夠定居下來,對勞動力市場能夠起到平抑的作用。大量的外來人口落戶不但會帶來當地的房地產等產業的迅速發展,第一代移民的吃苦耐勞也會為當地的再發展與繁榮做出很大的貢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是依靠新移民給本國帶來新的發展活力的,即使那個老歐洲,近年來也一直在吸收外來新移民。大量的新移民定居落戶,原來的小鎮就可以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中型城市,從而以人口集聚效應而繁榮起來。
為了更快地讓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需要深化改革。包括破除戶籍制度限制, 更需要在社保、醫療、培訓、教育、住房等多角度來解決他們的問題等等,以下兩點尤為關鍵:
首先應該將農民工納入城鎮社保體系。當然僅有社保是不夠的,未來還應該把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其次應該通過培訓加快新生代農民工向市民化的轉變。國家應該拔出更多的資金用于農民工的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將新生代農民工培養成高素質的現代產業工人。
新生代農民工的夢想與現實
新生代農民不僅想在城里打工,還迫切地想融入城市,在城市里安家立業。即使那是一個長遠的計劃,活在當下,他們也希望能夠不再像上代人那樣庸庸碌碌,成為龐大產業機器的渺小“構件”。他們渴望有正常的休息日,像“城里人”那樣過上相對體面的生活。也因如此,新生代農民工的維權意識正在不斷地增強。發生的一系列勞工問題,可以說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
然而,融入城市對于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依然是一段極其艱難的旅途。這里不僅涉及一系列制度的安排,也存在許多客觀的、一時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
去年2月,溫家寶與網友在線交流時指出,新生代農民工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還有一些特殊的困難:第一,他們許多生在城市,在農村沒有土地,也就是說沒有生產資料;第二,他們長期在城市生活,對農業生產也不熟悉;第三,他們許多人沒有解決戶籍問題,因此,他們的戀愛、結婚,以致將來子女上學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妥善加以解決。
既疏離于農村生活,又難以獲得城市的“準入證”,這讓新生代農民工成為名符其實的邊緣人群。從這點來講,一方面是要建設好農村,分擔和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則是要從制度上讓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在制度建設方面,首當其沖的當然是盡快破除二元化戶籍制度,賦以進城農民工平等的地位;其次,要盡快構建完善的社保體系,為農民工提供社會基本保障;此外,還應大力發展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面向廣大進城人員提供均衡的政府和社會服務。
不得不承認,在現有條件下,城市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大量人口短時間內涌入城市,必然造成城市難以負載,給城市正常運作帶來許多方面的難題。例如在子女上學方面,公共教育資源匱乏自然會導致上學難問題,以及相應的外來貧困子弟被排擠等效應。拉美的城市化經驗也表明,過度城市化很可能隨之產生大量貧民窟,從而出現“城市讓生活更加不美好”的狀況。這給某些專家學者反對破除戶籍制度,呼吁對外來人口設置各種門檻提供了理由。
但是必須看到,城市化進程已不可逆轉,在制度上設置門檻只會帶來更多的人權與社會問題。道理很簡單,這非但不可能緩解城市壓力,反倒會讓那些受到不平等對待的人們奮起追求平等。所以,破除制度障礙,賦予所有公民平等的戶籍身份、社會保障以及提供均衡的公共服務,這不僅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仍以教育為例,眼下有些地方不但不大力扶持民工子弟學校,還采取了各種打壓措施,這實在是愚不可及的做法。
這也表明了,讓農民工融入城市,一方面亟待破除制度堅冰,另一方面也是在考驗城市的執政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離開了鄉村,失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個家園,倘若城市不積極地接納他們,甚至采取排斥態度,隨著城市夢破滅而來的,將是絕望與憤怒。
新生代農民工的婚姻無解?
據全國總工會最新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約有1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的平均年齡為23歲左右,其中已婚者僅占20%左右,這與第一代農民工形成鮮明對比。對于那些處在花樣年華的年輕人來說,都已經到了戀愛的季節,他們離開家鄉,進入城市,把絕大部分的時間耗在了流水線上。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都想談次完美的戀愛,走入婚姻的殿堂,給飄蕩的靈魂安個家。可是,現實又是殘酷的,冰冷的,無情的,還要去打拼,去掙扎。
新生代農民工出身農村,沒有任何背景可以倚靠,只能靠自己去爭取生活的幸福。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低學歷,也沒有多少技能,一般都是在流水線上重復同樣的動作或者出苦力。因為他們的可替代性太強,為了生存,不得不甘愿成為廉價打工者。與第一代農民工不同的是,他們是網絡的一代,在城市里生活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觀念和方式。城市的繁華與魅力,深深的吸引了他們,很多農民工新生代有著留在城市里的強烈訴求。理想與現實總是相隔太遠,微薄的收入除去房租、生活費、通信費等,所剩無幾。有些新生代農民工打拼好幾年還不夠結一次婚的花費。
在城市里生活就是個“無底洞”,沒有物質保障是很難立足的。談戀愛需要花費,結婚生子乃至孩子的教育都需要錢。這對于絕大部分新生代來講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即便回到農村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在農村結婚花費也是不菲的。問題的關鍵是,已經形成一種分化,農村出身的打工女在城市里也希望通過結婚改變命運。對于與自己同樣條件的新生代,她們不傾向于去選擇。所以,收入的多少顯得尤為重要,沒有經濟實力,意味著難以逾越婚姻這道坎。對于眾多新生代農民工來講,婚姻是一個遙遠的夢。
新生代農民工陷入經濟與情感雙重困境。而這種困境又幾乎是無解的,要么放棄追求回農村重復父輩的道路,要么就在城市的邊緣懸浮著。在心理上、情感上他們都需要慰藉,他們的生存狀態與心理狀態也亟需關注。富士康的12跳絕對是一個警示,固化單調的生活方式,冷漠的人情,讓原本孤獨的心失去對未來的憧憬。新生代農民工的情感出路在哪里?從事最低端的工作流程,拿著最低的收入,承受著感情真空的煎熬,他們沒有融入城市,又離農村的生活太遠,不知情歸何處。新生代農民工的婚姻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關乎社會的長遠發展與社會穩定,因而,需要政府與社會共同努力解決這個看似無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