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民政部有關人士在一場有關農村留守兒童、城市流動兒童的研討會上透露,中國今年將首次摸清留守兒童底數。
這個會議的由頭,是今年1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以及在這次會議上作出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摸清留守兒童底數”被視為落實會議精神的基礎性工作,正如有與會者表示,“如果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所有的對策都不能對癥下藥。”
“留守兒童”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進入公眾視野,是在上世紀90年代前期,當時還主要指那些出國人員留在國內的子女。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持續大量增加,“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成為日益被媒體和學界關注的社會現象。
2003年,有學者估計,流動在城市的兒童有700萬,農村的留守兒童則無法估計;2007年,全國少工委稱全國留守兒童超過2000萬;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進行估算,中國父母外出打工、留守農村的兒童總數達6102.55萬人,占全國農村兒童總數的37.7%,占全國兒童總數的21.88%。2013年全國婦聯發布報告稱,與2005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據相比,2010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約242萬。
從發現“留守兒童”的嚴重問題到現在,已經超過10年時間,從最初連概念都不清晰到最后媒體連續不斷的報道、學者的全方位的研究和對策建議可謂汗牛充棟,已經可以建立起一門專門的“留守兒童學”了。但即便如此,也沒有阻止留守兒童數量的大幅增加。
從客觀上講,是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急匆匆放下鋤頭,奔赴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尋找機會,短期內遺留下大量問題。而主觀上,則是服務型政府的改革目標仍未實現,其解決或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意愿和決心不夠大,以及強勢利益群體愿意做出的利益讓步遠未達到合理水平。
國務院2月初出臺的解決留守兒童難題的“意見”,很多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這對面對面接觸留守兒童的基層政府來說,提出的要求不可謂不高,但很多針對留守兒童的工作,既可以體現出良心和道德水準,只要不出大事故,也可以糊弄過去,應付了事。
留守兒童的問題,短期看是社會巨變造成的,但長期看,本質是利益博弈。這個問題經過十幾年持續發酵,已經危及整個國家的未來品格,如果好幾千萬甚至上億人帶著親情缺失,缺乏管教和其他各種人格障礙進入社會,可以肯定,沒有哪個階層會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