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的房地產次貸危機引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以后,雖然當初很多人還不承認是經濟危機,美國幾次救市至今也沒有讓美國經濟走上正路,世界各國的經濟狀況反倒因為美國的刺激政策變得更加艱難。
上世紀90年代,依托金融杠桿,愛爾蘭將經濟重心放在金融業、房地產業和服務業,令這個西歐小國一度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被稱為“凱爾特之虎”,成為許多國家的發展榜樣。1995—2007年,是愛爾蘭經濟發展的黃金歲月。從1995-2000年的5年間,愛爾蘭的GDP增長一直維持在5%—11%這一驚人數字。
寬松的金融監管,加入歐盟后滾滾而來的經濟援助和極低的稅率被認為是愛爾蘭經濟奇跡的原因。如公司所得稅,在1990年代的愛爾蘭只有10%—12.5%,而法國高達33.3%,意大利31.4%,西班牙30%。2003年愛爾蘭的人均GDP世界第二,僅次于盧森堡。
最近愛爾蘭也深陷債務危機,而這次又是因為房地產惹的禍。“次貸”風暴的刮起讓愛爾蘭金融泡沫瞬間破滅,盡管18個月以來,愛爾蘭政府積極采取調控、緊縮措施,并曾接受過歐洲央行940億英鎊救助資金,但情況并未因此好轉,反而更加嚴重,愛爾蘭終于撐不住了。
經濟泡沫和外國投資帶來房價的飆升,愛爾蘭的建筑業一度占據了12%的國家GDP份額和貢獻了主要的就業率。2004年愛爾蘭新建了80000棟新房屋,同時期英國只興建了16000棟。
當地華人吳柳瑩說,“房價十年來一直在漲,好多人買房投資,我們租房的房價也水漲船高,可是即便是2008年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房價也沒有跌多少。大家還是熱情高漲地持有或者買進。”
目前這一切都化為了泡影,通貨膨脹,成本的提高和過度的公共支出迅速地削弱了愛爾蘭的競爭力。2009年,經濟學家Morgan Kelly就預測:愛爾蘭的房價將相比于峰值時下跌80%。“房地產和投資泡沫留給銀行600多億美元的窟窿,而為了填補它們,政府預算赤字高達GDP的32%。”Bean博士說。
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經濟系主任Philip Lane教授表示:“真正的錯誤在于從2003-2007年,容忍了房地產領域的嚴重信貸泡沫。我們好好上了一課,代價慘重。” 另外一位學者Kevin O'Rourke教授說:“過去的經濟模式確實是有問題的。太過于依賴外國資本、銀行借貸和進出設施建設,另外寬松的監管和不負責任的中央財政政策也應該被批評。”
據了解,愛爾蘭經濟增長持續了20年。由一個以農牧為主的歐洲窮國,一躍成為歐洲第三富國,推動愛爾蘭經濟增長20年的支柱產業之一是房地產業。但是這也是潛藏著的隱患,房地產泡沫不斷積累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房價一路飆升。從1995年到2007年,愛爾蘭房價平均上漲了3到4倍,房價相對家庭年收入的系數也從4增長到10,在首都都柏林是17。
房價暴漲暴增了居民賬面收入,更進一步吸引投資、投機資金介入地產,推升房價進一步上漲。數據顯示,房地產業在愛爾蘭GDP中的占比1996年是5%,2006年是10%。公共住房領域的投資增長是愛爾蘭投資增幅最大的領域。愛爾蘭居民將新到手的財富再投資于房地產。開發商將碼頭變成辦公樓,將牧場變成居民住宅區。
2006年,開發商建造了93419座住宅樓,是十年前的3倍。房價的上漲帶來了巨額增值稅和印花稅收入。據測算,增值稅和印花稅占房價的28%。2000至2007年,愛爾蘭的增值稅和印花稅收入從3%提高到9%。政府從房價上漲中獲益多多。愛爾蘭人均收入從1萬美元上漲到5萬多美元,曾一度超過英國。人均凈資產就從4.6萬歐元增加到14.8萬歐元,超過了英國。在OECD國家中,排在美國之前,僅次于日本。愛爾蘭成了名副其實的歐洲富國之經濟發展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本是自然,基于需求增長的房價上升更是經濟規律的必然,但是問題在于銀行過度寬松的房貸條件和政府多年來失察,致使房地產市場杠桿偏高,投資過度,房價虛高,泡沫不斷累積。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房地產市場驟然萎縮,依靠信貸支撐的房貸體系出現大筆壞賬,金融體系岌岌可危。由于大量新建和在建的房屋被閑置,愛爾蘭甚至出現了多處“鬼鎮”。
寬松的貨幣政策,加上投資和投機的推動,導致了居高不下的房價。房價過高,愛爾蘭許多年輕人和工薪階層只得去國外買房,剛性需求開始下降,從而推升了房屋空置率。據都柏林大學的調查,截至2010年2月底,愛爾蘭房屋空置數量達34.5萬套,空置率高達17%,遠高于正常空置率5%至10%的范圍。
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一個富裕的愛爾蘭,政府無疑是最大的贏家。然而對房地產泡沫監管的放任,只會導致泡沫越吹越大,直至破裂。2010年的房價比2006年房價最高值下降了35%,已跌至2002年的房價水平,所有個人投資者資產均縮水35%以上。隨著泡沫的破裂,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贏家。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并不斷地重演。上世紀80年代后期,伴隨著日元升值,美國向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加速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日元升值刺激境外資金大規模流入,推動房價及股市持續大幅上漲。
無論是日本“失去的10年”,還是眼下從“老虎”變成“病貓”的愛爾蘭,一個共同的教訓是金融系統對房地產領域的過度放縱。過度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加劇資金過剩,助長泡沫膨脹;大批公共工程上馬增加了對土地需求,進一步刺激地價上漲,各種因素疊加共振,使地價、房價飛漲。
寬松的房貸條件和政府失察,最終成為壓垮這些“誕生經濟奇跡”國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泡沫膨脹過程中,銀行扮演了重要角色。漲了若干倍的房地產居然被視為最可靠的“硬擔保”,留下巨大風險敞口。而持續上漲的房地產市場驟然失速,依靠信貸支撐的房貸體系就會出現大筆壞賬,從而把銀行和整個經濟拖入深淵。
兩個案例再次警醒人們,在后危機時代的風險環境下,任何超越其實體經濟承受能力的消費與投資都可能轉化為“債務炸彈”,未雨綢繆地調節資產負債表,維持穩健的負債水平將是何等重要。
有華僑曾經這樣評價愛爾蘭:“轉了歐洲一圈發現愛爾蘭最像中國,到處都在修路建房。和在英國、法國看到的一片死氣沉沉完全不一樣。”這句聽起來不像是驚世駭俗的話語,卻讓我感到渾身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