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49歲的景言至(音)是一家裝修公司的老板。2013年時他認準地產市場前景不錯,于是掏了30.5萬元人民幣在河北省遷安市城中心位置買了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想著將來能給自己26歲的兒子當婚房。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28日報道,距離北京大概200公里的遷安市,是景言至從小長大的城市,人口大約75萬人。大約10年前,隨著鋼鐵和其他原材料生產的爆發式增長,以鋼鐵鑄造為主要產業的遷安市開始了經濟騰飛。住房建設如火如荼,伴隨著價格的飛漲,買房在當時被看做是一項穩賺不賠的投資。
“現在我只想他們能把錢還給我。”景先生說。他投資的那個樓盤是個期房,2014年時停工了,當時正值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從那時開始,開發商所說的一切在上百個受到影響的家庭聽起來不過都是討好和托詞。公寓樓將會在幾個月內完工,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為宣傳城鎮化項目而打出的口號“回家的安寧”還依稀可見,但象征著城鎮化的那些大樓卻仍舊是光禿禿的鋼筋水泥。
當地政府開通了專門處理百姓投訴的熱線電話,卻根本沒用。負責房地產投訴的那個部門始終無人接聽。景先生說,“我認為他們不會永遠放在那里不完工,但是如果他們能把錢還給我,我還可以去買已經建成的樓房,面積還可能更大。這兩年房價已經跌了很多”。
在街對面一個相對平常一些的小區,退休人員、65歲的王寶來(音)也有很多怨氣。那些現在已經停工的樓盤建設工地原本是他的家和菜地。開發商用現在他住的這套質量不好的房子作為賠償拿了他家的地,價格十分便宜,而且王寶來認為根本“不夠”賠償。
報道稱,這是房地產行業大爆發時代遺留下來的問題,那時候對地產企業來說只要你有關系任何投資都是值得的。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促進了人們對現代住房的大量需求。地方政府在賣地中找到了財源。面對尚未十分發達的金融體系,沒有其他更好的投資選擇的中國數千萬儲戶決定傾其所有買房,有的人甚至會買兩到三套作為投資。大量空城涌現,有的甚至沒有人居住,成了“鬼城”。
中國政府鼓勵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這一政策催生了大批新的建筑項目。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年前中國的城鎮人口占人口總量30%,如今已達到56.1%。近20年來已經有將近3億人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政府預計,到2020年還將有1億人落戶城市。
報道稱,中國的很多富翁都是依靠地產行業的大發展而起家,繼而積累了財富,比如大連萬達集團的王健林。在巨大利潤的吸引下,其他行業的企業也想投資看上去錢特別好賺的地產業。
最近兩年,情況發生了逆轉。雖然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依然沒有顯現出趨穩的跡象,但一些二線城市的房價則維持在三四線城市的水平,經濟的低增長讓一些不太重要的城市的需求大幅下降。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截至去年底,待售普通住宅和商業用房的面積已經超過了7.18億平方米,比上一年增長15.6%。如此大的閑置空間足以安置550萬個四口之家,或者說2200萬人,相當于澳大利亞的總人口。然而據估計實際的空置面積可能更大。據報道,萬達集團已經將今年的銷售目標從去年的1600億元人民幣下調至1000億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房地產銷售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5%,銷售下降對于中國地產行業來說意味著沉重打擊。
濟南大學城市規劃專家胡剛教授稱:“2008年以來,很多房地產企業受到低地價的吸引都轉戰三四線城市。但是隨后便發現在這些城市很難清庫存量,因為這些城市的人正在離開。政府能夠提供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仍然有限,并且還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居民享受著最高水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
報道稱,恰恰是為了抵消這一趨勢,緩解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城市的壓力,中國政府的城鎮化戰略正在鼓勵農村人口向更小規模城市的移民。這已經成為政府制定的幾項首要任務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決空置住房問題。
為了鼓勵農村人口向更小規模城市移民,中國政府宣布將會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各種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如教育或醫療等也將向無戶籍人員擴展。在這些城市購房的首付比例也將從原來的25%降低到20%。此外,還將設法給在附近城市購房的農村及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低收入人群提供貸款便利。
報道稱,一些有能力投資的人卻并不一定有這樣的熱情。在河南省中部梁祝鎮生活的老李一家得到了一個搬遷到附近的駐馬店市一套現代化公寓樓生活的機會,價格也在他家的負擔能力之內。然而他們卻寧愿留下來,“我舍不得我現在這個院子。”老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