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超過29億人次的旅客發送量,幾乎相當于全國人口整體遷移2次……這就是2016年的春運圖景。然而,伴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這場全民大遷徙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從寒風中排隊買票,到手機在線訂票,從大包小包帶年貨趕火車,到輕點鼠標網上購物……這條漫漫回家路上的點滴變化,同時也折射出整個時代之變。(2月1日中國新聞網)
擁擠的人群、急促的腳步、疲憊的身影……,從表面看上去,現在的春運和十年、二十年前的春運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但這只是一種表象,雖然“春運”的名字沒有改變,但是從購票開始一直到推開老家的大門,很多細節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春運旅途上的改變,完全可以窺見這個時代的變遷,可以窺見正在發展、進步中的中國。
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當年通宵在火車站排隊買票的場景,但是現在走進國內大多數的火車站,面前都是一副冷冷清清的局面,因為隨著互聯網購票的興起,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買到火車票,免除了以往在火車站排隊的辛勞,也不用再忍受睡意與寒冷。購票方式的改變,只是春運之變的一個開始,更大的變化是回家的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選擇上。以前綠皮火車是春運的主力,現在高鐵、動車正在成為主流,交通方式上的改變,不但意味著回家的道路更舒適、更順暢,最重要的是回家的時間大大縮短,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契合了“歸心似箭”的游子心態。
除了高鐵和動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嘗試以網絡拼車的方式回家,這無疑算是一種更新潮、更經濟,同時也更便利的回家方式。在各種約車平臺上,跨城出行的乘客只要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平臺就會自動按里程計算出價位,行程發布后,車主如果覺得價格合理就可以接單。這種從門口到門口的回家方式,雖然目前還只能算是一種“非主流”,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進一步增加以及國家交通事業的發展,誰敢保證它不會成為未來春運過程中的一支生力軍?而它的出現,除了給拼車者帶來極大的方便之外,客觀上也分流了部分飛機、鐵路的客流,成為對主流交通方式的一種有益補充。
春運旅途上的另外一種變化,就是年貨。以前回家,我們既要給自己帶各種行李,同時也要給老家的父母親人準備各種禮物,人人乘車都是大包小包,既增加了趕路的負擔,還要擔心中途丟失,但是隨著快遞業務的飛躍式發展,現在很多人都是通過快遞公司寄送行李和年貨,人還沒有到家,自己的行李和所購買的年貨就已經提前到了家。
今天的春運,已經不是昨天的春運,春運旅途變得更加高效、便捷、舒適的背后,體現出的是時代的變遷,是社會的進步,是國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