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目前面臨一場大考,就是要通過疏解謀發展。”昨天下午,市人大代表、市委書記郭金龍參加市人代會西城團小組會時表示,要下定決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強治理,為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這個大局而奮斗,“全面小康,臨門一腳,這個時候不能功虧一簣”。
治理“城市病” 北京不諱疾忌醫
郭金龍說,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調研北京后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北京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要牢固樹立首都意識,要以首善標準做好服務。“西城區和東城區作為兩個核心區,要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也要為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提供條件。”
郭金龍坦言,目前北京的規劃、建設、管理都存在很多差距,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太多了,路堵死了,大家都動不了,‘堵車不愉快,霧霾心發慌’。”他以一組地鐵的數據舉例:“現在北京建成了554公里的地鐵,人流量基本每天都達到1000萬人,最高峰達到1300萬,平峰時也有1100萬,地面公交每天的人流量也達到1000萬。雖然南水北調工程到現在為止已經為北京供水9億立方米,但是從人口資源環境角度來講,還是不夠,人均不到150立方米,北京還是個嚴重缺水的城市。這反映了北京的功能太多,功能太集中。”
郭金龍說,交通擁堵、大氣污染這些問題,都是社會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我們不諱言,主動提出北京患上了‘大城市病’,不諱疾忌醫。我們要下定決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強治理,為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這個大局而奮斗。”
保護“金名片” 不能“坐而論道”
提到北京的古都風貌與文化傳承,郭金龍充滿感情。“有時候,我會去北京規劃館看看,看看北京的老照片。回頭想想,很多事情就是幾十年間發生的滄桑巨變。北京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首都治理得怎么樣,不僅是地方的事,更是國家的事。”西城區作為核心區,一定要有首善意識,同時還要在文化傳承上下功夫,切實保護好古都風貌這張中華文明的“金名片”。“不能讓人家一提首都就是‘首堵’,我們臉上擱不住啊。不能坐而論道、光說不做,但怎么做才能做到順民意,還能讓社會積極參與,這是學問,雖然難做但是非做不可。”
郭金龍又用發生在西城區發展史上的一些事情舉例:“過去有些地方改造,條件改好了,但是原來的胡同沒了。后來我們進行煤改電,保留舊城風貌就地改善,但隨著私家車增多,一停車就堵死了。我們這幾十年發展很快,昨天還是大家都追求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就成為了問題。”
他說,截止到去年,北京已經有2170萬人口,治理這樣一個大型城市,沒有現成經驗可學,“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們講‘聚集資源求發展’:搞開發區、打造政策洼地、招商引資、搞大項目。而現在,北京面臨一場大考,就是要疏解功能謀發展。全面小康,臨門一腳,這個時候不能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