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只能保本經營,土地流轉熱情或受影響
12月9日,大雪節氣已過,北國黑龍江天寒地凍。前些日子下的一場大雪,依然厚厚地積在地里,上面露著星星點點的作物秸稈。
寒冷的天氣并沒有給農民賣糧帶來太大影響。在中儲糧的委托收購庫點——慶安縣豐龍泉金谷糧食倉儲有限公司,記者遇到了種糧大戶張志義。
今年52歲的老張,家在新勝鄉新勝村,從初中畢業就開始種水稻,一晃已經種了將近40年。這幾年,親戚里進城養老的、外出打工的逐漸增加,地都流轉到了他的名下,老張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今年已經達到40坰(一坰等于15畝),成為村里規模最大的種糧大戶。
“今年產量還可以。”老張說,坰產能達到1.6萬多斤,基本和往年持平。黑龍江的稻谷最低收購價預案于10月10日啟動,較往年提前20天,但標準品粳稻仍執行每斤1.55元的收購價,并未如稻農預期那樣的上漲。
在老張看來,“不漲就是降啊”。價格雖然不太稱心,但他并沒有等后市。“糧食太多,不好管理,早賣早省心。收購點一開秤,我就找經紀人開始賣糧,現在基本賣完了。”前期后期的稻谷水分、雜質含量不同,但平均下來基本每斤也賣到了1.51元。接近100萬元的毛收入,在外人看來已相當可觀,可老張卻并不滿意。
“40坰地里我自家的只有2坰,其它的一坰地一年租金就要1萬元。”老張家只有他和老伴兩個人種地,很多活兒需要雇人做。“這幾年人工費漲得太厲害,插秧時雇人挑苗一天就要400元。”再加上種子、肥、水、農機等開銷,一坰水稻的耕種成本將近2萬元。“我這40坰地,分成13個地塊,農忙時起大早出門,把這些地都跑完一遍,天就黑了。一年到頭,一坰地就掙5000元,付出的辛苦和收入真不成比例。”
說起明年的打算,張志義明確表示,“不想種了。”不但不想再包地來種,就連自家的地也打算流轉出去。可老張擔心,看到今年的行情,明年的地會不會沒有人愿意租。
與水稻種植大戶相比,玉米種植大戶的情形更不樂觀。今年東北地區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為1元/斤,與去年相比,每斤最多降低了0.13元。
慶安縣綏勝滿族鎮勝利四村的宋福林種了10坰玉米,其中8坰多地是流轉來的。今年6、7月時低溫多雨,8月又遭風災,每坰地只打了2.3萬斤玉米,較往年減產3000斤。由于水分較大,收購價格也受了影響,每斤只賣到了0.7元。
宋福林說,今年每坰地收入能有1.6萬元,可土地租金就要9000元,再加上將近6000元的種植成本和貸款利息,“這一年真是白忙活了”。說這話時,他的言語中頗多無奈。
預期明年玉米價格還得下調,“除非地租也大幅下降,不然我也不太想再租地種糧了。”這位已經有著10多年租地種糧經歷的大戶如是說。
自有土地種植者受影響不大,賣糧放心、拿錢及時,有助穩定農戶積極性
慶安縣豐收鄉豐收村,帶有美好寓意的地名讓糧農李戰國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
54歲的老李,一家4口經營著自家的6坰水稻,今年收成不錯,一共打了10萬多斤稻谷。由于家住在豐龍泉收購點附近,自己就可以直接去賣糧,連給經紀人的車腳錢都省了。1.51元/斤的收購價,讓老李一坰地的純收入接近2萬元。“今年我們種自家地又不用雇人的合適了,收成還不錯。”
被問到會不會流轉土地擴大規模時,老李說得挺實在,“規模太大的話,租金、人工開銷都跟著漲,不劃算,我們就考慮在自家經營能力范圍內再來幾坰就行了。”
今年雖然糧價下行讓糧農們有點“鬧心”,但賣糧過程更透明,賣糧款到賬更及時,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們的負面情緒。
在豐龍泉金谷糧食倉儲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售糧車進入糧庫大門在地磅上停穩后,固定的自動扦樣器就開始取樣。公司總經理牛景生說,過去都是員工爬梯子登上車斗,再用錐形的“探子”取糧檢測,不方便也不太科學。現在自動采10個點、取20斤左右的樣品,既節省時間,老百姓也覺得更公平。
在休息室里,兩張顯示屏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一個顯示著檢驗人員、財務人員等的工作場景,另一個顯示著和每個糧農對應的糧食重量、水分、出糙率、整精米率等數據。牛景生說,以前農民總擔心自己的糧食被壓級壓價,現在這些顯示系統提高了糧食收購過程的透明度,讓糧農能放心地賣上“明白糧”。
賣上放心糧,還要及時拿到賣糧款。糧食經紀人曲波干這行已經有20多年,每年過手的賣糧款都達百萬元級。說起今年賣糧,他的感受是“錢透了”。
“以往賣糧雖說是現金交易,但要想真正拿到錢有時候得等上四五天。今年用卡結算,上午來送糧,下午錢就能到賬。即便是卸完車天黑了,第二天錢也就到卡上了。”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黑龍江分行客戶一處處長王福利介紹,今年糧食收購信貸資金支付結算實行“三證”合一,即收購碼單、售糧人身份證、個人銀行卡三者身份信息必須一致;而且農發行將結算時間從8小時延長到12小時,確保糧食收購資金準確、及時地支付到售糧人手中。
眼下在黑龍江,水稻最低收購價預案已執行兩月有余,臨儲玉米收購也正迎來高峰。農發行黑龍江分行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該行已發放貸款416億元,支持收購最低收購價水稻261億斤;發放臨儲玉米收購貸款438億元,支持收購玉米391億斤。
解決托市政策面臨擠壓與保護糧農利益的矛盾,關鍵要為糧食找到“出口”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2428.7億斤,比去年增加288.2億斤,增長2.4%。這是自2004年以來連續第十二年獲得豐收。但與此同時,庫存壓力大、糧價走低、生產成本抬高已成為“豐收的煩惱”。
面對擠壓,單純依靠敞開收購、提高托市收購價格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效應也越來越弱,現行糧食收儲政策體制面臨挑戰和考驗,如何進一步保護農民利益的問題也有待解答。
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歐陽平認為,“迫切需要解決糧食的‘出口’問題。只有打通‘出口’,讓收進來的糧食用得出去,才能保證收購環節這個‘進口’不出問題,也才能讓農民利益得到保證。”
解決“出口”問題,需要穩妥消化現有庫存。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黑龍江政策性糧食庫存不斷攀升。今年4月,黑龍江省針對年加工能力10萬噸以上的糧食加工企業,出臺了競購加工政策性糧食的補貼政策。競購加工一噸玉米補貼200元、一噸水稻補貼100元,后來又將補貼額度分別增加到400元和200元,政策拉動對去庫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分析今年糧食豐收原因時,玉米等高產作物種植面積增加是個重要因素,但玉米恰恰也是庫存量頗高的品種。因此,解決“出口”問題,根本上還是要調整種植結構。今年8月,農業部提出《“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規劃》。包括東北冷涼區在內的“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占到全國的1/3,未來這里會是我國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區域。通過“糧豆輪作”“糧改飼”“休耕治理”等方式, “種植為糧食、秸稈作飼料”的傳統觀念將逐漸改變,“為養殖而種植”或將成為解決“出口”問題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