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十三五”我國將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業內認為,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進入智慧城市2.0時代。事實上,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我國已經出現太多的智慧城市政策性文件。住建部和科技部截至目前已經聯合發布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試點城市接近300個。而相關調研機構指出,其實在國家“試點”體系之外,中國85%以上的城市都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但系統割裂、數據源封閉。IDC近日也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佳模式,在“十三五”期間將大有可為。
在此背景之下,智慧城市在“十三五”期間將出現怎樣的政策導向?如何規避實踐誤區加快推進落地?哪些企業將從中受益?日前,城市化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接受了媒體的專訪。
喬潤令表示,智慧城市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因此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物聯網、大數據政策等。但總體上來看,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并不成熟,目前出臺的政策僅僅是從原則上、宏觀上給予支持。喬潤令指出,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十三五”期間,不管是政策的制定,還是具體的建設,都要防止幾個傾向和誤區:第一,解決協同不足的誤區。中央各個部委之間協同不夠,網信辦、工信部、發改委、住建部、教育部、衛生部等,都在出臺智慧城市相關政策,條塊分割現象十分嚴重,因此今后在出臺相關規則之前一定要先解決協同的問題,同時,地方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以及數據平臺建設的協同也很重要;第二,防止一哄而上、遍地開花,智慧城市的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需要防止;第三,智慧城市的最終目標是方便老百姓,“千萬不能搞得領導越來越有智慧,老百姓越來越沒智慧”,這就把初衷搞亂了。
喬潤令說,智慧城市是我國少數幾個能與世界保持同步的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要想推進和落實智慧城市,首先,在規劃階段就要防止做成封閉系統,因為將來還要增加內容,必須做成開放系統;同時要注意兼容問題,因為很多城市各個部門都做過信息化的改造,但因為部門之間不能對接和兼容,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費,要避免這樣的問題再次發生。其次,在落實過程中必須堅持市場化手段,一定要有盈利模式;不能走政府主導的老路,因為承擔不起建設費用,同時,應該走分享經濟的路子,任何獨立一方都做不成智慧城市,應該地方政府、技術公司、運營公司協同推進、分享收益。再次,每個城市都應該突出特色,先解決最重要的問題。
智慧城市本質上是關于一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的物聯網,這是一個巨大且繁復的系統工程,其對各領域的涉足也有先后。談及智慧城市應率先突破的領域,喬潤令稱,第一應該是智慧交通,因為每個城市都面臨交通擁堵問題;第二是智慧能源,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能源效率,解決城市污染問題;第三是智慧醫療,這是每個城市居民都非常關心的領域。
喬潤令認為,智慧城市“肯定有天量的市場規模”,“互聯網+”是產業升級的突破口,智慧城市是無數“互聯網+”的疊加:互聯網+交通,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這些都加起來才能形成智慧城市的龐大系統”。喬潤令說,互聯網公司和信息技術公司肯定會從中獲益,此外,綠色低碳類、環境類、文化產業類、城市舊城改造類等企業也將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