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北京市交通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通報,北京正研究明年試點開征擁堵費。他還透露,市交通委將編制《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總體方案(2016—2020年)》,目前已經制定了2016年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北京還將實施“錯峰上下班”,近期會公布該計劃的具體方案,地鐵將實行低峰票價優惠,引導市民錯峰出行。
未來5年小汽車出行比例將下降5%
市交通委稱,按照北京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的精神,緩解交通擁堵將是“十三五”期間北京交通發展的重點。市交通委將按照緩解交通擁堵總體方案分年度、分階段推出一系列重大治堵舉措。
據周正宇介紹,明年要在小客車的調控政策、機動車的限行措施、擁堵收費的試點、地區錯峰上下班等方面有新的政策出臺。
“北京連續12年實施疏堵工程,2011年以來累計投資4.7億元,實施了377項投資小、見效快的疏堵工程項目。”周正宇說,2013年、2014年,北京市全路網工作日交通指數穩定在5.5,比2010年的6.14有明顯降低。路網狀態由中度擁堵轉為輕度擁堵;路網暢通時間比2010年增加85分鐘,嚴重擁堵時間減少20分鐘。
北京市將通過鼓勵公交出行的方式治理擁堵,到2020年,北京市要實現公交、地鐵、自行車和步行出行占比達到75%,小汽車出行比例從目前的30%下降到25%,“未來,我們還準備開辟治理交通擁堵大討論的平臺,希望交通的參與者、專家、學者、市民都來討論北京交通治理。”周正宇說。
八通線昌平線部分站點試點“錯峰票價”
在治堵方面,市交通委還提出“錯峰上下班”計劃。周正宇稱,未來北京新開通的地鐵線路都將同步實施低峰票價優惠。“目前我們正在做系統測試,錯峰票價具體如何調整,方案將于近期公布。”周正宇說,市交通委選擇了八通線的一些繁忙站點和昌平線的5個站點進行測試。
據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要改變目前北京地鐵收費的票價系統,需要在系統內進行測試。在完成技術上的測試后,選擇站點進行試點,目的是看錯峰票價能否引導市民錯峰出行,如果效果顯著就進一步推廣。
周正宇還表示,未來治堵將實現區域精細化治理,針對不同區域出臺特定的治堵舉措。目前,市交通委正在團結湖地區1至2個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進行區域精細化治理的試點。“在這個小區域里,我們來解決公交、自行車道、小區居住停車的問題,交通路口紅綠燈燈控和路口的疏堵工程問題,也包括學校或醫院門口的停車問題。”周正宇說,未來北京將把治理主體下移,強化各區和街道、社區的主體責任。
■ 事件背景
東城西城為治堵重點區域
北京開征擁堵費的呼聲近年來一直存在。2010年,北京市首次頻繁討論開征擁堵費以整治交通擁堵。交通部門發出“預警”:如果機動車增長速度不降下來,到2015年,機動車保有量可能達到700萬輛,路網平均速度將低于15公里/小時,擁堵指數達到9.5以上。
2010年12月,北京市宣布出臺28條措施緩解交通擁堵。“研究制定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方案,擇機實施”,征收擁堵費開始清晰地浮出水面。
在《北京市2013-2017年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工作方案》任務分解表中,北京市再次明確提出,市交通委和市環保局將分析北京道路交通運行、尾氣污染監測數據,研究制定城市中心低排放區交通擁堵費征收政策,分級設置收費標準,實行動態調整。這意味著,不同區域、不同時段,擁堵費的收取標準將有所不同。
此次,北京市交通委稱明年擇試點開征擁堵費,但具體試點區域并未透露。不過周正宇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指出,首都治堵,東城西城是重點區域,他在介紹相關治堵對策時還提道:“目前我們已經推出了一些政策,比如二環和長安街限制外地車的政策。”
■ 專家聲音
“擁堵費須高到能影響市民出行方式才有效”
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李紅昌認為,治理擁堵分“供給”和“需求”兩個手段。所謂供給手段,就是增加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和使用,而需求手段就是鼓勵市民公交出行、同時限制市民使用小汽車出行。
“包括搖號、限行,這一類手段都是從需求上治理城市交通擁堵。”李紅昌認為,開征擁堵費能對治理擁堵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值得試點并推廣,“國外也有城市在不同的時期進行擁堵收費的,對減少交通需求、尤其是高峰時期的交通擁堵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江玉林認為,“擁堵費”通過對小汽車使用的控制,會提高交通系統中大部分人的出行效率。他介紹,1996年底,韓國首都開征“交通擁擠費”,汽車通行量減少了9%,其中小轎車減少了53%,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
對于在哪里先行試點、擁堵費收多少合適,李紅昌表示,二環是北京最擁堵的地區,從二環及二環以內地區開征擁堵費比較合適。對于擁堵費收多少合適,李紅昌說:“擁堵費必須高到能影響市民對出行方式的選擇才有效。”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副會長王麗梅則表示,收擁堵費要考慮當地社會的經濟發展、承受能力等諸多因素。
開征擁堵費,北京需要做哪些準備?江玉林認為,收擁堵費還有很多細節要完善,例如收費系統設計、交通管制等,收費可以通過車輛GPS定位、ETC快速通道以及道路攝像頭照相識別等方式來實現。
李紅昌也表示,必須完善監控設施,對進入收費區域和離開收費區域的車輛進行雙向監控,并在具體的收費措施中規定在此區域內停留時間越長收費越高。
■ 他山之石
國外是怎樣征擁堵費的?
收取“道路擁堵費”的做法最初來自于上世紀70年代的新加坡,它在近600公頃的“控制區域”征收“交通擁擠費”;英國倫敦從2003年2月也開始采取類似的措施。
新加坡最早引入“擁堵費”
新加坡1975年起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區域,對進入的車輛每天收費3新元的“道路擁堵費”,公交車除外。目前,65%的新加坡上班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空氣污染也因此大幅下降。
倫敦征收擁堵費毀譽參半
英國首都倫敦是世界上交通最擁堵的城市之一。為了治堵,2003年倫敦交管局開始實施收取擁堵費政策。政策實行的第一年,自駕車上班的比率下降了18%,到了2007年,私家車的使用率下降了28%。同時,致命或嚴重交通事故下降了47%。10年之后,仍有不少倫敦人抱怨說,擁堵費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有人甚至指責交通部門收取擁堵費只是為了賺錢。
紐約因民眾反對而擱置
2008年3月31日,美國紐約市議會表決通過了在曼哈頓區征收交通擁堵費的提案。根據提案,從早6時至晚6時,紐約市曼哈頓區60街以南到華爾街商圈路段將加征塞車費,收費標準為轎車每天8美元、卡車每天21美元,出租車多收1美元附加費。上述路段居民的車庫免稅優惠同時被取消。但最終由于反對者眾多而不得不擱置這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