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未來5年應“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說明時也指出,要“進一步提高綠色指標在‘十三五’規劃全部指標中的權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環境質量作為更具約束性的硬指標”。
“十三五”《建議》“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并用很重的篇幅強調堅持綠色發展,釋放出黨中央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和信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白重恩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則認為,綠色發展理念與《建議》提出的創新理念、協調理念有著內在的聯系,“‘十三五’時期是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關鍵時期,通過創新型國家的建立,大幅提高科技創新在經濟增長中所占比重,減少環境和資源成本所占的比重,是必然的選擇”,“環境保護治標治本措施以及環境與發展協調發展同步推進,艱巨性前所未有。為了讓環境保護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必須建立科學、穩妥的發展戰略。我們既要有解決環境問題的緊迫感,同時也要有耐心,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方式、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相結合的方式逐步解決環境問題。”
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建議》提出要“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對此,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分析道,“過去環保執法實行屬地管理,受到地方制約比較多,執法缺乏剛性;省以下垂直管理后,環保執法的體制機制更加順暢,地方環保部門可以較好地擺脫地方的不當干預”,“這是環保體制上的重大改革,是保障未來綠色發展的重大舉措”。
對于如何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徐紹史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第一,低碳發展,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鼓勵煤炭的清潔利用,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第二,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從總量和強度兩方面來控制;第三,采取市場化手段進行管理,確定水耗、能耗、地耗等的標準,同時開展水權、碳排放權的交易。在第24屆中國城市化論壇上,李秉仁也表示,國家規劃及會議文件中屢次提到“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然而我們要做的是“在城鎮化過程中怎樣推進綠色發展”,“這需要我們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綠色發展不僅是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的國家戰略,更是百姓的共同期待:武漢知名民間環保人士柯志強認為“綠色發展讓大武漢‘顏值’更高”,他說,“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漢是百湖之市,希望未來東湖、沙湖等湖泊都能夠恢復原生態,江城山更清,水更秀”;武夷山民宿老板胡德清也暢想起自己的“綠色發展夢”:“我的夢想很簡單,‘十三五’強調綠色發展,我想讓我的家鄉變得‘生態越來越美,百姓越來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