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家衛計委流動人口司日前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流動人口生育第二個孩子可在現居住地登記。此外,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也將電子化。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流動人口可否在現居住地辦理二孩生育登記?衛計委官員的肯定表態讓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果能如此,以往那些流動孕婦挺著大肚子奔走全國的痛苦記憶,或將真的成為塵封的往事。
不過,說易行難,從高層政策到現實常態,仍有不少溝溝坎坎有待跨越,特別是面對以往相對固化的辦理流程。比如,流動人口如何去現居住地登記?相關基層組織會不會以各種情由設置新的門檻?如何切實保障包括流動人口在內所有民眾的生育權益?這些問題都是堅硬的現實存在。
以準生證為例,看起來只是一個服務性、備案性的存在,然而到了現實操作層面,尤其是到了基層政府,則手續復雜、材料繁冗、公章蓋了一個又一個,演變為一種行政批準。更有甚者,原本是公共服務的一個子項,被異化成了權力尋租的工具。盡管國家衛計委幾次三番簡化程序,一些基層政府和部門卻置若罔聞。
此外,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預計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生育數量會大幅上升,這也會加重這些地方和部門的工作量。到時候,地方上會不會以管理難為由繼續抬高門檻,值得觀望。
當然,不便明言的理由還包括因簡化程序而觸動部門利益等,畢竟,在長達30多年的計生政策執行中,部分管理、服務職能已經蛻變為豐厚的現實利益,一旦被褫奪,難免出現不適。
凡此種種,一方面,既有待于中央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并加強監管,理順中央與地方、流入地與戶籍地、不同人口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做到協同發展,共同保障流動人口的生育權利。做好流動人口的相關管理和服務,才能真正實現全民共享改革紅利的愿景。
另一方面,也寄望于各地各部門真正轉變觀念,從人口長遠發展的大局出發,提供便捷、均等的公共服務。這其中,技術手段的改進固然十分重要,比如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實現電子化,流入地與戶籍地人口信息的互聯互通等,在信息時代,這些問題其實并不難解決,關鍵還在于能不能跳出利益藩籬,真正從管制走向服務。
還有,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避免依然出現“中梗阻”的情形,還有必要建立暢通、高效的救濟渠道,通過媒體及社會監督,以及強力的追責,推進基層辦事部門的徹底轉型。
據衛計委披露,“十二五”期間,中國流動人口年均增長約800萬人,到2014年末達到2.53億人,預計2020年中國流動遷移人口,包括現在預測要在城市落戶的人,將逐步增加到2.91億。人口流動性的增加,使得人戶分離現象日益普遍。因此,包括計生在內的政府在管理與服務上的轉型,勢在必然,盡快不要讓人們為了辦證來回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