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項政策加碼扶持下,我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迅速發展,農村承包耕地流轉面積不斷上升。據農業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占總耕地面積比例達32%,土地承包面積是2008年的13倍多。目前,我國農民合作社有140萬家,農業流通企業超過12萬家。
農業部財務司副司長郭紅宇在8日舉辦的2015農業信息化高峰論壇“互聯網+”農村金融服務分會場上指出,“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非常迅猛,但我們的(農產品)價格遠遠高于國際市場的價格,政府收購的財務壓力也很大。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還是要靠發展新型主體,發展新型主體就不開金融的支持。”
在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中,目標任務首要提出到2020年,農村各類所有制經濟尤其是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財產權的保護制度更加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等更加健全。
郭紅宇指出,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使得現代農業融資需求規模更大,融資需求周期更長。以武漢市為例,其農場的平均面積是260畝,其中有230畝是從其他農戶手里流轉過來的,每畝流轉費用將近500元,總費用達10萬元以上,對于一般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來講壓力較大。
調查顯示,52%的家庭農場對資金的需求期限在一年以上。但現在貸款期限實際較短,很多農戶需要還舊貸新,在此過程中引進了過橋資金,無形中提高了企業或者是家庭農場的成本,同時也帶來了資金融資方面的風險。因此,現代化農業迫切需要金融助力發展。(原標題:我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增長 承包耕地流轉比例超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