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指導未來5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規劃,“十三五”規劃的全文公布,無疑引發全國乃至世界輿論的高度關注。在一個并不寬松的內外部環境下,中國如何在未來的5年內完成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實現社會的綜合、協調、健康發展,并順利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既定戰略目標,“十三五”必須而且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回答。未來的5年內,逐項落實、完成“十三五”提出的各項任務,就是中國走向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腳步。(相關報道見A4版)
作為一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戰略規劃,“十三五”無疑看點多多,但以下一組詞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格外引人注目。這組作為“發展理念”提出的概念,在未來5年的工作中,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也格外值得關注。
在規劃的第二節“‘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后又在第三到第七節中,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單獨分節進行了詳盡闡述,可見這一發展理念在規劃中的重要地位,和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事實上,凡是持續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人都已經意識到,經過30多年的急速而初級的發展之后,人口、資源、環境等約束條件日見趨緊,規模擴張式的發展模式幾乎走到盡頭,以創新為動力的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將是推動中國經濟繼續發展的新“引擎”。而從勞動密集型的初級經濟形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高級經濟形態轉型,其“增速換擋”產生的頓挫,很可能讓中國這輛經濟快車,出現短時間的減速乃至局部的失速,部分企業倒閉、工人暫時失業、經濟指標下滑、財稅收入減少,都可能給社會穩定帶來一定沖擊,甚至可能暫時動搖部分地方主政者的信心。
因此,在中央戰略層面明確以創新為核心動力的發展理念,并毫不動搖地推進落實,才能抓住歷史給予中國的機遇期,完成艱難而又必須實現的轉型。而且,以往那種某個領域或產業單兵突進、無所顧忌的粗放模式也必須得到校正,多方協調的綜合發展,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綠色發展,都必須上升到戰略層面予以同等重視,而非往往事實上被忽略的“兼顧”地位。
尤其重要的是,一切發展模式、經濟指標都是手段,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還在于人的自由發展和生活幸福。人們對一項政策的擁護或是反對,面對未來發展規劃時是振奮還是淡漠,最根本的判斷是它能不能給大多數人帶來福祉,能不能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維護并促進公平和正義。在這個意義上,將“共享”作為發展理念引入“十三五”規劃,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在“人人共享發展成果”原則基礎上,為全體公民提供普惠的公共服務、幫助貧困人口盡快脫貧、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廣泛就業、縮小貧困差距,既是對公眾迫切呼吁的回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直接、具體、實際的指標。
習近平主席在就“十三五”規劃所作的說明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作為這一決勝階段發展綱領的“十三五”規劃,將決定未來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向和步伐,人們也將通過自身生活中的每一點變化,分享、感受“十三五”規劃的一步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