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印尼雅加達召開的第六次亞太城市論壇上,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發布了一份題為《亞太城市狀況》報告。
報告稱,亞太區域將在2018年迎來一個具有歷史性轉折的時刻,預計在那年該區域將有超過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該地區的城市化進程還包括空前的人口增長,到2040年,區域內城市人口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0億。預計到2050年,亞太地區總體城市人口規模為32億。
亞太地區目前擁有17個特大城市——人口超過1千萬——而這一數字將在2030年增加到22個。盡管特大城市的發展引人矚目,不過該地區的絕大多數人口還是生活在眾多快速發展的中小城市中。正是這些中小城市值得為之投入更多的關注和資源。
聯合國副秘書長、亞太經社理事會執行秘書阿卡塔博士認為,城市人口的變化將加劇人類所面臨的挑戰,“隨著我們的城市在2050年將成為20億中產階級人口的家園,需求的增長將給政策和資源帶來壓力。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由現有增長模式而引起的不斷擴大的發展差距,采取必要措施,將城市變得更包容、安全、有韌性以及可持續性。”
亞太地區城市的經濟活力使中產階級規模快速增長,但值得關注的還有不平等也在增長:城市貧困人口被排除在發展邊緣、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太多的城市居民在權利行使方面處于不利地位等等。由于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貧困人口也越來越難以擁有足夠的住房及享受服務。不斷擴大的差距對社會和諧造成侵蝕,而且,還有不少本區域的大城市在承受能力方面處在一個危機臨界點狀態。
該報告還強調了亞太地區城市所面臨的巨大環境挑戰。越來越多的城市面臨宜居性危機,這主要體現在惡化的空氣質量和水污染。許多城市也在自然災害前顯得脆弱,應對氣候變化乏力——該區域城市人口的一半都生活在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脅的沿海城市中。貧困和弱勢人群尤其受到不利影響。
針對上述挑戰,阿卡塔博士強調:“在國家以及地方兩個層面,都需要堅強的領導能力以及政治責任的擔當、善于從成功的城市化中學習經驗、鼓勵創新并應用新技術、加強地方治理機構以及與私人部門更緊密合作以管理城市化進程。”
今天,我們站在十字路口:城市差距可能看起來刺眼并且還在擴大,但是世界領袖們已經號召采取集體且有步驟的行動,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承擔起責任。在這一大的框架下,有著精心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支撐可持續城市化進程的一系列其他目標。
報告強調,如果城市化能被充分利用以幫助國家發展,這對于亞太地區來說將很有意義。阿卡塔博士認為:“在眾多城市中,我們地區已經證明,良好領導、可持續性以及融資能力如何能加快我們所希望的重要變化。我們必須直面地方與中央政府的權力劃分、地方政府預算與投資之間的匹配、地方政府在制定戰略性以及面向未來的城市規劃方面的能力建設等議題。”
該報告也指出,良好決策過程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城市數據革命”,而這將建立在準確、相關并且實時的數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