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改革仍是未來五年的改革重點。《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即將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將繼“十二五”后再次將戶籍改革放入其中,繼續加大戶籍改革的步伐,堅持分類推進,以建立統一的城鄉戶口登記制度,最終形成戶籍管理制度的“一國一制”。
2014年7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指出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并確定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新型戶籍制度,努力實現一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目前,戶籍制度成為社會資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也導致了多種城鄉間的不平等福利,涉及就業、住房、醫療、社保等方方面面,因此,改革迫在眉睫。但值得注意的是,推進戶籍改革一年多以來,雖然已有24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了具體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深圳、成都等特大城市、大城市都明確提出了積分落戶辦法,但推進速度卻仍相對緩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戶籍制度現在在兩方面推進,但面臨較大挑戰?!耙环矫妫喈斠徊糠值貐^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但成為‘市民’的農村居民并沒有獲得當地相應的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務。另外,一些城市在推進一體化時,僅針對當地農村居民,而不包括外來農村居民。
此外,對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雖然實行居住證制度,但門檻較高?!?/p>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法律事務委員會秘書長康俊亮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現有戶籍制度成為社會資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與以合理人口流動為內在要求的城鎮化存在沖突,也不利于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戶籍制度是否合理,改革是否到位是我國城鎮化能否有效推進的重要環節,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進消費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因此,“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未來仍將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分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此次目標定在形成戶籍管理制度的‘一國一制’”胡鞍鋼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轉移,逐步滿足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口落戶需求,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是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一國兩制”,建立統一的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與其相適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并覆蓋全體常住人口的制度安排。二是到2020年努力實現一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堅持分類推進。
據了解,戶籍改革是在“十二五”首次提出的。“十二五”指出,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大中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繼續發揮吸納外來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落戶條件。鼓勵各地探索相關政策辦法,合理確定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的規模。
對于戶籍改革的重要性,同為“十三五”規劃專家組成員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日前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上表示,在未來城鎮化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也會減緩,但充分成功的戶籍制度改革將帶來1%至2%的潛在增長率。
蔡昉指出,在未來人口紅利的變化下,我國城鎮化增速將會減緩。據介紹,16歲至19歲的、農村初中畢業到高中畢業以及肄業的這批人是外出打工的主要人群。但目前來看,該階段人群于2014年達到峰值后,將出現負增長,這也意味著農村外出打工人群增速將降低。數據顯示,2005至2010年期間,外出農民工每年增長速度為4%,但到2014年該增速僅為1.3%,2015年從目前來看甚至降至0.1%。
“過去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基本是靠農民工支撐,在過去10年,農民工對城鎮化率的貢獻大約為四分之一?!辈虝P認為,農民工外出打工人群增長速度的顯著減緩,會相應地使城鎮化速度大大減緩,進一步降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
認為城鎮化增速將減緩的不僅僅是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也表示,城鎮化率超過50%的拐點后,已經出現減速趨勢,城鎮化的發展意愿出現下降。
因此,蔡昉指出,繼續從農業轉向非農產業,改善資源配置,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而其關鍵在于戶籍改革帶來的非凡紅利。他預計,戶籍制度改革充分成功將可以提高1%至2%的潛在增長率。
蔡昉認為,戶籍改革是國家范圍內的公共物品,因此國家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關鍵點在于中央政府要合理買單。中央政府通過恰當方式介入,通過合理買單分攤改革成本、分享改革紅利,而這也將是戶籍制度得以推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