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廣州市交委邀請19名代表給交通部專車管理辦法提意見,討論會現場一團和氣,幾乎所有人都表態支持交通部上周六出臺的專車管理辦法和出租車改革方案。(《南方都市報》10月14日)
自專車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公布以來,輿論在肯定專車合法化的改革價值之外,諸如“打壓專車,改革不徹底”的質疑也一同衍生。交通部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兩個文件仍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在制度設計上是不是還有更加簡便、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管理部門也會認真聽取社會公眾和各方面意見,進一步深入研究和修改完善。這樣一種回應,應該說代表了相關部門直面質疑的積極態度,也讓人對最終的“專車新政”充滿期待。
于此種背景下,“一團和氣”、“一致點贊”的關于專車新政的聽證會,所能發揮的“征求意見”作用顯然有限。為公共政策“征求意見”,在約定俗成的觀念之中,更多應該是征求“不同意見”。
當前輿論中對于專車管理辦法的意見已經比較集中,所以,在“開門見山”的聽證會上,與其要聽證代表“泛泛而談”,不如專門就幾條反映強烈的意見征求各方看法。這樣既讓聽證會的主題聚焦,也更能展現出聽證主辦者的誠意,以便讓聽證代表“大膽發言”,獲取更多有質量和真實的意見,真正為出租車改革打撈“沉沒的聲音”。
當然,在廣州市的聽證會上也并非沒有不同意見。如某專車公司代表提出的幾點建議,包括目前大部分專車司機都是兼職,如果讓司機和專車平臺簽訂勞動協議,很可能導致大量專車司機退出;專車8年報廢的條款有些過于嚴厲;放開價格管制,嘗試讓市場自由定價等,正是當前輿論的爭議和聚焦所在。聽證主辦方是樂意看到“點贊”,還是更加珍視不同意見,決定了聽證會的含金量。
拋開專車新政的具體情境,類似的輿論場上意見紛紛,聽證會上“一致點贊”的情況并不少見。特別是在地方召開聽證會給上級部門出臺的規定提意見的背景下,其所可能蘊含的“失真”就更加值得警惕。比如一些草案出臺前,相關部門就已有“征求相關部門和各方面的意見”,可以說征求意見稿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體現了不少地方政府的態度。這個時候,再由地方部門組織聽證,就更容易被部門利益所左右,甚至可能屏蔽真實意見,最終影響決策的科學性。
互聯網時代,管理部門要聽到最真實的意見并不難。在專車改革問題上,交通部對于當前輿論反饋的回應,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遺憾的是,在廣州召開的聽證會上,對一些爭議較大的的限制性條款,代表們要么避而不談,要么也只是蜻蜓點水,甚至專車公司代表發言不到1分鐘,全程只講了不超過200個字。這樣的聽證會,能否真正體現各種利益的博弈格局,值得反思。
專車改革涉及各方利益,各方觀點和利益考量不盡相同,實屬正常。只要通過恰當的利益博弈機制設計,讓各種聲音和力量都有平等的表達和參與機會,便能在最大程度上凝聚共識,以確保最終的政策不偏離社會公義。怕就怕,棄真實的意見表達于不顧,而信奉“沉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