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多個網帖爆料,山東臨沂發生強拆致人燒死事件,死者為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后東固村民張繼民。死者多個親屬指出,網帖所言屬實,但暫不知當時是張繼民被逼自焚還是強拆者縱火。而據平邑新聞中心的官方微博通報,當時是民宅發生火情,確有一人死亡(9月15日《南方都市報》)。
征地強拆,燒人致死,山東這塊被稱為儒家文化發祥地的齊魯大地繼2013年的政法大學畢業生、資深記者陳寶成因竭力維護自己土地的合法權益被囚,到去年平度市鳳臺街道杜家疃村發生縱火案件,致一死三傷,再到近日平邑縣的村民張繼民之死,總是與“火”有關,所不同的是本次燒死事件從平度轉移到了平邑,但相同的是官方都以“火災”開始,本次平邑縣官微也毫不例外的定性為“民宅火情”,甚至對網帖沒有任何佐證的前提下直接背書為“謠言”,并發出“對于制造、散布謠言者將依法嚴懲”的結語。
歷史總有著驚人的相似,在平度一死三傷的耿福林事件中,官方亦是從最初的“火災”到“有縱火嫌疑”、到后來的“雇兇縱火”,最后,平度官方的臉面被自己撕扯的體無完膚。而本次平邑致死案,是否會上演同樣的劇情,在真相未完全浮出之前,還不能妄加定論。可是,官微最初的“謠言”論卻在媒體的窮追不舍中似乎有所松動,要么不清楚,要么沉默。
官微是政府的喉舌,理應替政府發出最權威、最公正、最合理的聲音,但是,平邑官微的聲音卻與現場目擊證人的言辭大行徑庭。面對燒焦的尸體,只字不提征地強拆,卻急著轉移視線,企圖用“民宅火情”一葉障目,將造成慘痛的悲情事實轉嫁到民眾頭上,這種罔顧事實的聲音如何能贏得民眾的信任?嚴肅嚴謹的官微為何成了背書的工具?
首先,平邑縣征地拆遷事件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作為代表大多數人利益的政府,理應以人民的利益為重,但是,卻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顧,何談信任?眾所周知,征地拆遷是各地的老大難,但是緣何而難?是因為太多的征地拆遷牽涉到了利益分配,此次平邑的征地拆遷中,到底補償給民眾的標準是多少?是否合理?這些基本的問題截至目前也未見只言片語。但是,官微顧左右而言它的“謠言”論,就不得不令人質疑權利無形之手的干預。
其次,國家相關規定,地方政府在征地中,必須充分確保農民的知情權,尊重民眾意愿。但是,平邑縣村民張繼民之死證明當了地政府尊重民眾意愿的“事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之前是張繼民的妻子莫名其妙的不見了、緊接著鎮政府帶著一幫人拆張繼民的家,然后起火。不管火災因何而起,都離不開一個詞“強拆”,作為政府官員,帶人強拆就已經背離黨和政府“為民執政”的理念,然而,就是對于這種背離了執政理念的行為,官微仍振振有詞地背書成“謠言”,難道這又不是權力之手的操縱嗎?
作為儒家文化發祥地的齊魯大地,應該知書達理,親民愛民,可是,幾次三番上演的強拆事件和縱火事故,不僅將儒家文化的基本“仁愛”焚燒的一地雞毛,而且將民眾與政府之間的互信撕裂的猙獰不堪。如果說一地出現這種情況,則有可能是一地官員的官德、官品問題,但是,從平度到臨沂走馬上演,顯然非一地一官之問題。
對于造成民眾傷亡的涉事人員必然嚴懲,但是,對于問題的追責不能僅限于當地的自查自糾,而是由上一級或更上級主管部門介入,在中央建設法治社會的倡導下,為什么山東接二連三出現征地暴力且以相同的方式致人死亡?為什么事件發生后,官方總是出奇地一個“口徑”?難道是巧合?不僅依法對當地展開調查、問責,更要對暴力事件背后的枝蔓也要深追細挖,堅決杜絕此類悲劇的再次上演。
發展是歷史的必然,但是,不能以人民無辜的生命為代價,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絕不能被踐踏和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