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起,浙江紹興新昌縣將拆除城區范圍內所有已設置的報刊亭,城管局稱路口報刊亭影響了行車視線。而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當地還沒有拿出妥善的解決方案。(9月15日《京華時報》)
拆除這些報刊亭的理由,當地城管副局長說,是因為這些報刊亭位于路口,占用人行道,轉彎視線影響比較大,而且報刊亭已變味為雜貨鋪。這些或許都是事實,但是他沒有說出的是,無論是新昌這樣的縣城,還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報刊亭仍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一席之地,售賣的各種報刊既豐富、便捷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小小一個亭子還解決了從業人員的生計問題。
城管部門羅列的拆除理由,無非就是說報刊亭太礙眼,影響了市容。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看來,類似報刊亭這樣略顯突兀的存在,肯定是不合其追求整齊、劃一市容環境的胃口的。然而城市管理者對于市容的評判標準,并不能取代市民的真實感受和需求。對于大部分市民來說,真正賞心悅目的市容環境,是能夠讓人們感受到便利、愉悅的氛圍。在這方面,充滿書香味的報刊亭,堪稱彌補市民都市文化生活需求的“充電站”,有人因之將報刊亭稱作城市的文化地標、文明窗口,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我們認為,一個富于發展眼光和民本情懷的城市,不僅不應視報刊亭為城市發展的障礙,恰恰相反,更應將報刊亭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發揚光大,對現有報刊亭進行升級換代,使之在弘揚文化、便民利民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就提交了“將報刊亭升級為城市報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大力扶持,拓寬報刊亭經營范圍,將其打造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
關鍵在于,現有報刊亭要轉換經營思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比如說,除了主營報刊外,還可經營文化演出門票、城市旅游紀念品等,甚至可以使之成為一個WiFi站點,繁榮城市的文化消費市場。總之,不能僅僅為達到城市表面形象的光鮮,就從方便城市管理的角度出發,來決定作為城市基礎文化服務設施的報刊亭的存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