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日前制定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措施,幫助其父母返鄉創業就業,逐年減少該群體存量,要求每縣每年減少人數不低于10%。據該省印發的《意見》,到2017年,力爭引導20萬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為之提供職業技能、農村實用技術等培訓,及創業擔保貸款、場租補貼、創業補貼等支持。《意見》還提出,要加快推進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標準化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2017年實現現有寄宿制需求的農村留守兒童學生小學80%在校寄宿、初中100%在校寄宿。(9月6日中國廣播網)
貴州省《關于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救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政策思路非常明確:一方面要改善現有的農村寄宿制學校、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等設施建設,提高對留守兒童的照顧和管理水平,盡可能杜絕因照看疏失引發的悲劇事件。實際上,即便實現了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兒童父母等監護人)返鄉創業就業,也同樣需要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及分布在農村的寄宿之家,科技、體育、文化設施,否則仍會出現兒童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管理照看問題。
另一方面,著力推動該省農村地區外出務工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重慶等省市的經驗證明,此舉能夠更好地帶動勞動力流出地經濟發展,也將減少外出務工勞動力大量流出造成的農村經濟和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父母等監護人的陪同和照看,是基層政府部門、公益組織的力量所無法替代的。
落實《意見》,相對而言,第一項工作,即改善現有的相關設施建設更容易完成。統計出一個省的基層縣鄉人口、外出勞工勞動力數量及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依照需求和項目建設要求,籌措資金建成相關設施。這些工作都有著很強的確定性,相對困難一點是資金籌措(但在該省多次出現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悲劇事件的背景下,爭取中央政府投資及民間公益力量資助,就不再困難),只要貴州有關方面做好統計數據和項目建設質量的把關工作,都不難完成。
難就難在,如何真正有效的吸引貴州的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先來說就業,不僅需要創造就業崗位,薪資水平跟沿海發達地區及貴州周邊的成都、重慶等大城市也不能有太大的差距。這就需要有更多的企業,還不能是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指定目標出臺優厚政策所吸引來的“候鳥型企業(優惠政策期滿即選擇外遷)”。企業即便選擇到貴州發展,顯然也會優選以省會貴陽為中心的區域,該省相對偏遠的很多地區也很難吸引企業和項目——就連在廣東、福建、浙江等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也同樣存在資金、企業、項目流入極少,無論如何改善招商引資、出臺怎樣的優惠政策都難以改變現狀的縣市。《意見》要求貴州每個縣每年減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存量,減幅不低于10%,這對于該省至少部分偏遠地區的縣市,很可能成為一項無法完成的難題。
當然,如果能夠實現較為踴躍的創業,也將帶動就業崗位增加。但問題是,很多基層地方的主管部門盡管口頭上鼓勵支持創業,也能夠按照上級部門要求執行有關文件,但并不善于結合地方實際,以需求為導向提出針對性的支持舉措。上級部門出臺的激勵創新創業的文件,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到一線城市、省會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特點,照搬到基層執行的落實效果并不理想。
簡言之,吸引、推動外出務工勞動返鄉就業創業,相比建設服務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設施,更具有不確定性,是相關基層地方官員所不擅長并很可能超出其執行能力的要求。筆者以為,國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貴州省的這方面工作,增強政策編制和執行環節的指導,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邀請專業的創新創業指導機構赴貴州服務;加快跨省跨地干部交流,從深圳等民營經濟發達、創新創業活躍的沿海地區,抽調產業、科技創新主管部門官員到貴州等內地省份交流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