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倘若基層治理搞不好,深圳何以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昨日,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馬興瑞在主持召開市委基層治理專項會議時強調,要突出抓好打基礎利長遠工作,拿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切實解決基層治理中的突出問題。
把發展與治理的目光投向基層,我們才能洞見一個更加真實的深圳。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社會治理對深圳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社會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人,城市治理的根本立足點在基層。能否把基層治理搞活、搞好,關系到整個城市的長遠發展是否有一個穩固的基礎。
基層治理改革創新,深圳已經在路上。去年年底,《深圳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意見》出臺,目的就是解決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的突出矛盾,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推動基層治理法治化、精細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此次專項會議則是一次直面問題、馬上就辦的行動動員,吹響了基層治理再上新階的號角。
對于基層治理而言,讓行政的歸行政、自治的歸自治,已然成為一種共識。面對不同職業、性別、年齡、興趣、利益取向的具體個人,多元化、個性化、差別化的服務訴求,以及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現實問題,傳統以 “管治”為主、自上而下的縱向垂直基層管理,容易造成“橫不到邊、縱不到底”的管理空白和漏洞。因此,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完善制度體系、重構價值體系、創新組織體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形成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體”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合理選擇。深圳注重社區自治,向專業社會組織與居民自我管理充分借力,是一條正確的發展路徑。
基層治理提質增效,關鍵是實現智能化。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深圳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全面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在深圳基層治理過程中,“織網工程”是一個有力抓手。憑借“織網工程”線上與線下的“虛實”結合,深圳編織起一個集信息、服務與民生的大網,對于拓寬治理邊界、提高治理效率、增強治理精度來說益處多多。而如何借助“織網工程”開辟社會組織發展培育監管平臺、打造并網運行各具特色的社區家園網,使居民能夠足不出戶地參與社區事務、辦理個人事項、享受公共服務、促進多元共治,是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的前進方向。
基層治理的成功秘訣,就是把服務做到位。為此,科學決策與精細化治理必須跟上。龍華新區原觀瀾街道面積大、人口多、經濟總量大,面臨著管轄輻度過大、管理服務不到位的基層治理難題,將其“一分為三”,是深圳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膽探索,也是政府精細化治理的有益嘗試。如何充分發揮智能化的優勢,擦亮全國首個“政務信息共享國家示范市”以及“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的牌子,把精細化服務做得更好,是深圳基層治理實現自我超越的一個支點。
把治理的重心放在基層,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與實效,關乎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大局,深圳探索創新的腳步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