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森林生態質量不高,城區沒有森林”“一定要用京津冀一體化的濕地森林共同解決北京的問題”“建議開辟新媒體平臺、助力環保執法”……昨日,市“十三五”規劃召開第四場公眾建言會,14位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建言人,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主題,與多位政府人士面對面交流并建言。副市長林克慶出席了本場建言會,現場就生態建設問題發表講話。
代表建言“改變城區沒有森林”的現狀
“北京市的森林生態非常低劣,城區沒有森林,郊區和山區的森林,是綠得起來長不起來,一片片小老頭樹,幾乎沒有生態森林的系統,只能頂多算綠色系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對北京的森林管理問題提出看法。他認為,森林管理是目前最核心的根本問題,應該加強投入,調整森林結構,包括密度和生態潛力。
尹偉倫院士認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空間,應該更多地考慮用于生態建設,“我覺得應該把‘攤大餅’的問題好好解決一下,把城市一環加一環的環境變成森林擁抱城市,使城市擁有森林的空間”。
針對建言人提出的森林生態建設問題,副市長林克慶表示,“十三五”期間,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將在生態建設方面做加法,將千方百計增加城市綠量,努力把全市森林覆蓋率再提高兩個百分點以上,特別是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再提高五個百分點;此外,還將加強森林經營,不斷提升林地質量,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宜居景觀。
濕地、空氣等問題成關注焦點
除了尹偉倫院士的建言,昨天14位建言人中多數都有著深厚的學術背景,中國農業大學副院長、中國林科院濕地所所長、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室主任、北師大環境學院副教授……大家就各自熟悉和研究的領域發表建言,既有提出宏觀層面的思考,也有提出務實可操作的實施路徑。
其中,濕地保護、大氣污染防治問題,成為多個建言代表共同關注的話題。“老百姓最關心的是重污染天數,最難受的也是這個”,市人大代表、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王金南副院長認為,在環保目標和指標的建設上,不但要設定藍天數,還要設定重污染天數。
“濕地、森林和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然而北京的濕地保護現狀卻不容樂觀。總的量不足,質也是不夠的”,中國林科院濕地所所長崔麗娟表示,近兩年她在北京一直到處考察,跑過137塊濕地做數據和調研,現狀很不樂觀,“北京濕地占國土面積是3.13%,全國是5.8%,全球是6%”。
崔麗娟建議,北京濕地現狀應該進行一個統籌規劃,納入十三五規劃有序發展,“北京應該連片地發展和建設濕地,因地制宜,建設不同類型的濕地,分期實施”。對于濕地的發展問題,尹偉倫院士則建議,要用京津冀一體化的思路來解決北京濕地問題,“廊坊可以搞一個很大的濕地,廊坊在歷史上就是個洼地,應該把它好好利用起來。因為一個濕地、一個森林,不只是解決北京的問題,一定要用京津冀一體化的濕地森林共同解決北京的問題”。
京津冀應形成環首都國家公園
昨日,14位建言人發表完建言,副市長林克慶表示,北京生態文明建設的加強,必須在京津冀的大區域里統籌謀劃實施,“林業方面,重點是加強三地之間的生態廊道對接,協同推進區域性重大生態工程,共同建設一批跨地區、跨流域的國家公園,形成環首都國家公園,在更大范圍內改善和提高區域生態承載能力;水務方面,通過三地密切協作,大力推進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跨界河流綜合治理、跨區域水生態修復和水污染聯防聯控等”。
據了解,截至8月14日,“十三五”規劃編制公眾參與活動已有2.5萬人參加,收到公眾建言8400余條,完成居民社會調查問卷1.93萬份。公眾建言活動將持續到9月底。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大市民可以繼續圍繞“加強城市治理與建設和諧宜居之都”等主題,通過首都之窗網站、郵箱、微信、微博、電話、傳真、信件7種方式,提交自己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