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啟動\"三新\"建設 展現城鄉統籌發展和諧畫卷
時間:2010-12-08 10:28:47
來源:人民網 作者:干光磊
能像城里人一樣住上水電氣廚衛設施齊全、周邊綠化優美的小區樓房,享受到城市社區完善的公共服務,這些對于鎮江新區丁崗鎮丁崗村農民孫國平一家來說,不久就將變為現實。
孫國平原住平昌自然村,農村住宅面積近300平方米。去年,村子因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需要,老宅拆遷了,農田流轉了。就在他家老屋的身下,一座引入新加坡“鄰里中心”全新模式的集中安置居住區,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之中。在299幢住宅樓中有一處公寓房將屬于孫國平一家——政府返還給他家200平方米的安置房,對近百平方米的面積給予50多萬元的房款補償。現在,他們一家正期待著,在兔年春節前搬進新居。
今年啟動的新市鎮、新社區、新園區建設,在鎮江農村大地展開了更深層次的城鄉統籌變革,平昌新城集中居住區就是這一輪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個縮影。
■新征程,城鄉統籌涉“深水”
新市鎮,就是建設具備城市功能、具有鄉土特點的農村重點城鎮;新社區,就是把村落變成具有城市功能的新社區;新園區,就是城市化進程中的產業園區建設。通過“三新”建設,加快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步伐,農民不用離開本鄉本土就能沐浴現代城市文明,過上與“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地處經濟發展“金三角”的丹陽界牌鎮,幾年前就在進行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規劃居住點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探索。界牌“三集中”成效明顯,成為我市城鄉統籌發展的先行鄉鎮和示范鎮。
2006年,這個富裕程度較高的鄉鎮實施全鎮一體化建設新農村,興建100萬平方米的“界牌新村”小區,把集鎮以外3942戶農民全部拆遷搬進去成為社區居民,搬遷農民既從中受益也整理出發展的土地。對界牌鎮城鄉一體建設的做法,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夏鳴評價說,“以鎮為單位,收集整理農村土地,在高規格的規劃指引下,界牌的農村節約、集約化發展前景廣闊。”
據市委研究室劉璇提供的一份對全市35個鎮進行調查的資料顯示,2008年底,農民集中居住率37%,農村工業集中區生產總值190.96億元、占農村地區生產總值的33.9%,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49.4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9.2%。今年1至6月,全市新開工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38個、建成面積178.1萬平方米,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5.27萬畝,復墾整理土地3000畝,農村“三集中”呈加快發展態勢。
如果說以前我市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還處于“淺水區”的話,那么現在的“三新”建設則是邁入“深水區”的標志。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了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結合鎮江城鄉統籌發展到目前的實際情況,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三新”建設的重大決策,于3月26日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暨新市鎮建設動員會,第一次響亮提出了以新市鎮建設為龍頭的“三新”農村重點工作,開啟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征程。
■新規劃,美好前景起藍圖
今年8月,在我市一家地方網站——“山水句容”網上,網民“九品水民”將茅山管委會新市鎮建設試點規劃的相關內容發上網,規劃中建設“國際一流道教旅游勝地、全國一流旅游名鎮和養生生態旅游新城”的美好前景,立即吸引了眾網友和市民的眼球,帖子迅速躥紅,點擊逾萬次。
與茅山管委會一起被列入新市鎮建設的還有另外10個鄉鎮。10月8日,市新市鎮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明確新市鎮、新社區試點單位,它們是丹陽市界牌鎮、新橋鎮、皇塘鎮、延陵鎮,句容市寶華鎮、茅山管委會,揚中市新壩鎮、油坊鎮,丹徒區辛豐鎮、寶堰鎮,鎮江新區丁崗鎮等11個鎮,丹陽市云陽鎮邁村等23個村。今年下半年,11個試點鎮的規劃全部出臺,描繪了可以預期的藍圖。
“被確定為新市鎮試點的鄉鎮,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將把各自的新市鎮建成產業重鎮、商貿強鎮、文化名鎮、旅游大鎮。”分管“三農”工作的市委副書記張慶生曾對全市新市鎮建設規劃進行這樣的評說。
茅山管委會新市鎮規劃形成“1+4+2” 的新型城鄉布局空間結構,將建成以旅游產業為特色的新市鎮……
寶堰鎮擁有四縣抗敵總會遺址、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遺址、兵工廠、造幣廠等紅色遺跡,同時當地還有清末民初風情的老街和王家花園、古戲臺等歷史古跡,這個鎮的新市鎮規劃突出了紅色文化、民國風情特色,將打造成一個江南文化名鎮……
寶華鎮則致力于打造南京東郊商務居住新市鎮,總部經濟、智慧園區,萬城國際總部經濟園、仙林國際人才創業科技園等專業園區呼之欲出……
■新生活,“農民”就地變“市民”
如今,行走在鎮江農村大地,“三新”建設的火熱場景隨處可見,令人振奮。
在丁崗鎮平昌新城安置小區建設現場,一座現代化的“小城市”正拔地而起。施工人員抓緊施工,一幢幢高層住宅樓房矗立起來,部分樓房在進行外部裝飾,有的小區道路加緊施工,一些樓房內部的水、電、氣及通訊等配套工程已經入場。鎮江新區城鄉建設局局長蔣峻青說,這里將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農民安置房住宅小區,全面建成后將有1.4萬戶5萬人入住。
在句容后白萬頃良田建設等村莊整理現場,拆除了大片的農村舊住房,正在開工建設新的農民集中居住區,有的整個村子成為一大片建設工地。今年以來,句容市已完成拆遷145萬平方米,拆遷量相當于過去三年總和的83%。
農民搬遷進“城”了,實現“安居”以后如何讓他們“樂業”?市委農辦副主任屈振國算了這一筆賬:即使是年紀上了五六十歲的農民,也能從土地流轉中獲得穩定的收益。他們在家種一畝田地,一年兩季稻麥(油)從田地里刨出的純收入為500-600元左右(還沒扣除勞動力成本);現在通過土地流轉,所得的土地流轉金有600-800元,反過來他們還可以就地打工,成為農業工人,按照最低收入40元/天計算,除去雨雪天不可勞作的天數,保守估計每個月至少可再增加800元的工資收入。此外,建起的新市鎮、新社區,還將給當地農民創造更多的新崗位,如綠化養護工、保潔工、保安、保育等這些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種。
“三新”建設改變著農村面貌,加快著城鄉一體化的腳步:力爭到2012年,新市鎮形成基本健全的框架、體系和基礎;到2020年,所有新市鎮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產業發展、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特色明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具有較強集聚能力和帶動作用的現代化區域小城市。
展望10年之后的鎮江城鄉大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就地變身“市民”,過上城市生活的圖景已然展現眼前。(干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