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在這句杜甫著名的詩歌意境中,飽含著寧苦自身以利眾生的濟世之心。時空轉換千年,詩人當初的情懷,此刻已成為中國執政者的民生胸襟。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著國運。“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上,就以大篇幅講話來點題對住房保障的民生落筆。
住房保障是改革紅利的發放方式,也是改革熱點的關切所在。這句話的維度。在于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客觀存在著財富分配和地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而住房領域所表達出來的焦慮尤其明顯。熱議的房價問題,凸顯著住房已不再是民生的單邊表象,而是延伸進社會各個層面的情緒匯總。因此,在讓市場起到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語境下,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來完成政府有力托底,并以此調節收入差距差距、優化住房供應需求和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等諸多深層次問題,不啻為改革和民生的雙重切入點。
住房發展是高屋建瓴的政治經濟學,因為它事關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目標。同時,它也是格物致知的微觀經濟學,畢竟這是房地產業的重要事件。不過,對于國家領導人來說,看得更清楚地則是對住房保障工程的路線圖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解決群眾住房問題是一項長期任務,還存在著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決、保障性住房總體不足、住房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問題。人民群眾對實現住有所居充滿期待,我們必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解決好住房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住房保障問題,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偌大問題的解決,既要考慮到現階段的經濟基礎,還要滿足弱勢群體的住房保障,更要兼顧消費和投資的市場需求。對于這個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就用“從我國國情看,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來強調。這也注定了觀察中國住房這一民生大課題,它就一定不會是簡單地、片面地,而是要用辯證統一地來看頂層設計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的住房保障工程更是要在一磚一瓦中建立起新的民生高度。對于住房保障性工程的投入,是統籌兼顧和落實執行的綜合體,也彰顯著政府“工具箱”里的舉措多元化: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完善財政政策、加大財政性資金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力度、吸引企業和其他機構參與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一系列的舉措,都凸顯著住房保障工程被政府作為“緊要工程”來抓的決心和勇毅。有所作為的背后,是愿景的動力推動,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到2015年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這是政府對人民作出的承諾,要全力完成。”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對于住房保障性工程的滾石上山,凸顯著黨和政府堅持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優先位置的用意。在頂層設計者看來,解決了百姓住房問題,保障了民生底線,這對于經濟發展打造了更好的基礎和前提。正如習近平書記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誠然,只有站在民生新的高度,掌握好經濟和民生雙向的維度,擁有對民情關注的溫度,才能眺望出國家和民族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