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軍一樣,眾多的人已經或正在從“互聯網+”中受益:他可能是貴州山區的一個青年,通過在線教育來聆聽來自哈佛大學教授的課程;他也可能是俄羅斯的一個小孩,一家電子商務網站數據顯示每天有數十萬個包裹從中國發往俄羅斯,以至于當地兒童手繪的圣誕老人形象竟然是“中國老人”。
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談及自己到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的感受:“我們過去常說,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我們很可能就站在這樣一條起跑線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發達國家擁有更大的優勢。”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今年“兩會”后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這樣說道。
這既源于他對世界經濟走勢的敏銳判斷,也是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就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印發《指導意見》,明確到2018年和2025年的發展目標,提出“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11個具體行動,并就做好保障支撐進行了周密部署。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頂層設計將加快推進“互聯網+”的發展,有利于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催生經濟新格局。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則更為直接:“‘互聯網+’產業新生態初步形成,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驅動力量。”
今年6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對參會的國務院領導及各部委負責人說:“歷史是人民大眾創造的。大眾的想法豐富多彩、充滿奇思妙想。因此,‘互聯網+’的發展,應該讓消費者和大眾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