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一場風,從春吹到冬。”張家口是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國務院近日批復同意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規劃還明確提出在張家口建設國際領先的“低碳奧運專區”,按照舉辦“低碳奧運”的理念和要求,力爭2022年前崇禮縣用能基本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逐步在示范區內推廣。
在霧霾重地京津冀區域,對以煤炭為中心的能源結構進行調整,既是籌辦冬奧會帶來的利好,也是區域能源轉型、提升環境質量的歷史機遇。
北京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王安順7月31日在吉隆坡向國際奧委會陳述時指出,一系列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能夠保證賽前、賽中、賽后的空氣質量標準,都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要求。
今年3月,國華北京熱電廠宣告關停,北京東長安街沿線一根高聳的200多米的煙囪不再冒出白色蒸氣。不久前,京能石景山熱電廠燃煤機組關停,天津陳塘莊熱電廠燃煤機組關停……三個老牌熱電廠“退伍”,使北京、天津600多萬噸燃煤被壓減。
壓產能、減煤炭、淘汰黃標車等措施后,2015年河北出臺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規劃,致力于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的減排。
“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三個率先的突破口之一,已深入中央文件。”北京市環保局局長陳添說,中央明確提出“生態修復和環境改善示范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定位之一,一張“環保路線圖”已悄然鋪開。
國務院“大氣十條”頒布后的不足兩年內,包括京、津、冀、晉、魯、蒙、豫7省區市及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住建部、交通部、氣象局、能源局在內的8部門,已成立協作機構;由院士領銜,整合首都及各省區市科技資源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正參與相關規劃編制。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莊志東介紹,協作小組辦公室成員中的有關部委,陸續出臺保障京津冀區域天然氣穩定供應、成品油質量升級、機動車污染防治、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限期治理、散煤清潔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新能源車推廣應用等政策文件,為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表示,下一步有望設立“京津冀生態環境紅線”,構筑“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
其實,早在申辦冬奧會之前的十余年間,張家口與北京就已成為“生態環境共同體”。
壩上區域是生態脆弱地區,是風沙進入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2003年,壩上地區率先在全國實施禁牧政策,牛羊由散養改為圈養,當地草原生態大為好轉。
如今,行走在壩上地區,可見大片大片的草地,有的草地還圍著護欄,卻難見牛羊。全面禁牧后,壩上地區引導群眾種菜,已成為種菜大區,被稱為北京的“菜籃子”。
張家口還是北京的水源地,承擔著官廳水庫80%和密云水庫近50%的入庫補水量,每年向北京輸水2000萬到3000萬立方米,官廳水庫入庫實測水質達到一類標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張家口也被定位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
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冬奧會以來,區域持續減排措施效果明顯,環境效益逐步釋放。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
2014年,張家口的空氣質量位居環保部監測的長江以北37個城市第一,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315天,PM2.5濃度均值35微克/立方米。
2014-2015年雪季,張家口賽區降雪量為68.9毫米,累計積雪深度60厘米,適于開展國際高端競技滑雪運動,吸引來自各地的大量游客前來滑雪“洗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