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講的是氣候多樣化地區的別致景觀,但如果出現在稅收執法服務中就會給納稅人帶來困擾。群眾辦事往往害怕沒有統一標準,一人一說法,一地一個樣,管理服務隨意,讓人無所適從。
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持續加強“規范稅務”建設,制定和完善服務管理操作規范,推進基層政府服務管理公開,完善社會評價和內部問責機制,努力實現服務一把尺子、征管一個標準,稅收工作逐步步入規范化、標準化、法治化軌道,讓納稅人好辦事、快辦事。
前后銜接:避免納稅服務和稅收管理“顧此失彼”
2015年,稅務總局將自2014年10月1日試行的《全國縣級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1.0版)》,升級到《全國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2.0版)》并從3月1日起執行,隨后出臺實施《全國稅務機關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規范(1.0版)》和《全國稅收征管規范(1.0版)》,三者是什么關系?
“稅收征管和納稅服務是稅務部門的核心業務,稅收征管是基礎,決定著納稅服務的方向,納稅服務能促進稅收征管,兩個規范都是為了建立標準化機制,‘最大限度便利納稅人,最大限度規范稅務人’”。長期深耕基層的重慶市巴南區國稅局李家沱第一稅務所所長晏祥川如此理解。
晏祥川形象地解釋:“納稅服務規范是為了讓納稅人‘好辦稅’,滿足“自下而上”的服務需求,告訴納稅人辦什么稅、怎么辦稅,是納稅人的辦稅指南;稅收征管規范約束稅務人‘辦好稅’,明確“自上而下”的管理要求,告訴稅務人怎么加強納稅服務和稅收管理的前臺與后臺銜接,每件事由誰去辦、怎么流轉、啥時辦妥,是稅務人的操作寶典;退稅規范是為了讓稅務人‘快退稅’,采取下放審批權限、實施分類管理、簡化審核程序、加快退稅進度、優化退稅服務、規范管理流程、強化風險防范7項措施,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納稅服務規范與稅收征管規范內容全面銜接,191個專門稅收業務事項完全對應,1942項納稅人報送資料全覆蓋,全部事項辦結時限完全一致,都以“服務稅戶”為向導,統一了辦稅事項實體性和程序性要求,前后臺業務一條龍貫通、全閉環銜接。”北京市大興區地稅局分管納稅服務工作的副局長翁筱玲認真做了研究比較。
翁筱玲說,上述兩個規范放、管各有側重。服務規范針對前臺業務,堅持前臺放開,征管規范側重事中事后監管,兩個規范保證了前后臺銜接,體現了“放管結合”。
吉林省蛟河市地稅局分管稅收征管業務的副局長蔣勝文,以“延期繳納稅款的核準”為例,描述了納稅服務規范和稅收征管規范的銜接。納稅人申請延期繳納稅款需按《納稅服務規范》報送七項資料,辦稅服務廳受理后,按《稅收征管規范》送給下個環節,實行后臺業務部門流轉。
“資料受理和審核,實行‘一個窗口受理出件’,辦稅服務廳窗口若發現資料有問題,告知納稅人要修改或補正資料的類型、數量;后臺部門審核發現問題,將需要修改或補正的資料類型、數量,通過辦稅服務廳告知納稅人。”蔣勝文說。
蔣勝文告訴我們,按照兩個規范的要求,后臺必須在規定時限完成審核任務,再將業務流轉回辦稅服務廳,由辦稅服務廳制作文書發給納稅人。
在湖南省國稅局紀檢組長李斯成看來,兩個規范是“姐妹篇”、一個硬幣的兩面,目的是解決稅收服務與管理、前臺與后臺“兩張皮”的問題。納稅服務要落地,征管規范須跟上,納稅服務才能得到實質優化。
列明清單:所有辦稅事項、流程、資料“一目了然”
“如今到稅務局辦什么事、準備什么資料、走哪些流程,那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辦稅快多了!以前注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得花一兩個月,拿著幾張表往返于稅務局幾個部門,現在到辦稅服務廳交張表,過幾天去取件就行了!”負責幾家企業的代賬會計李雪芹說。
以往從全國層面看,由于缺乏統一的納稅服務、稅收征管標準和暢通的運行機制,加上開放發展不均衡、干部理解不一致,納稅人辦稅路數不清,要反復折騰,連交稅都交不出去。
按照國務院推進基層政府管理服務公開工作的要求,納稅服務規范和稅收征管規范通過清單式列舉、標準化描述等“深耕細作”,讓涉稅業務有本“明白賬”,讓辦稅流程有張“路線圖”,讓辦稅資料有個“清白底”。
針對辦稅事項不清的問題,納稅服務規范明確服務事項236個、服務規范1372條,征管規范涵蓋稅收征管11大類152小類612個具體事項和1087張表證單書。兩個規范涵蓋稅務登記、認定管理、申報納稅、稅收優惠、稅額確認、稅款追征、稅務檢查、違法處置、爭議處理、憑證管理、信息披露等稅收服務管理的全程。
針對業務流程不清楚的問題,兩個規范應用流程圖展示具體業務,體現業務邏輯,表現完整的處理過程,重點反映必須經過的環節和如何流轉。
針對辦稅資料不清楚的問題,兩個規范描述了辦理該項具體稅收業務時,需要提供或報送的資料,對于多種情形下需要報送不同資料的,注明具體的報送條件,并大幅減少了表證單書等資料。
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肖梅認為,兩個規范的實施讓納稅人對于到稅務局辦稅需要提供什么資料、走哪些流程、多久辦結,稅務局對納稅事項怎么管理,會不會久拖不辦,都有了穩定的預期。
以辦理個體經營稅務登記為例,其流程為:帶上資料(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核準執業證件及復印件、業主居民身份證護照或其他合法證件及復印件)到辦稅服務廳→填寫《稅務登記表(適用個體經營)》→將資料和表交給窗口人員,符合條件的當場就能拿證。如果核對資料發現不足,一次性提示應補資料或不予受理的原因,盡可能讓納稅人少跑路。
“沒想到辦稅務登記這么簡單,一個窗口把國地稅登記都辦妥了,我對今后創業非常有信心!”在廈門自貿區綜合服務大廳享受到“一窗受理、一表申報、并聯審批、一照一號”服務不到10分鐘,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后,“創客”小曹格外開心。
統規立矩:管理執法減少“彈性” 行政處罰定有“刻度”
長春市有家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因會計交替,連續2個月未申報納稅,且有一個月逾期31天,被認為“有其他嚴重情節”,擬處以3000元罰款,公司韓會計不服。后來走訪了解到,全市無論國稅還是地稅、無論城區還是縣市區,在哪里這個行為都會罰這么多,最后口服心服地認罰。
稅收征管規范和納稅服務規范的實施,統一了不同地域、不同操作人員的征管服務事項。
比如注銷稅務登記,明確規定單位及查賬征收的個體戶注銷稅務登記20個工作日辦結,有條件的可以提升到15個工作日內,只要結清了稅款、稅務登記證件、發票和稅控裝置后,辦稅服務廳可即時辦結注銷登記。
“彈簧秤”變成“刻度尺”,實現了“天下大同”,讓全國納稅人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
讓人耳目一新的是,稅收征管規范全面梳理了所有征管具體業務事項,詳細規定了每一個業務事項的流程、環節、操作,并明確了稅收管理行政行為標準,壓縮自由裁量的空間,限定稅收行政行為的隨意性,有效防止權力尋租。
湖北省國稅局修訂完善了《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和裁量基準,逐項劃分7大類62個小項常見稅務行政處罰事項的處罰基準。
比如《稅收征收管理法》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可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湖北省裁量基準將其分為四種情況:
逾期5日以內改正的不予處罰;逾期6日以上30日以內改正的,處10元以上50元以下,單位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逾期31日以上改正的,個體處50元以上2000元以下、單位處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經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稅務案件辦理結果,往往影響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在辦案中“厚此薄彼”,將會削弱人們的“法治信仰”,河南省國稅局、地稅局借鑒法院審判經驗,統一行政處罰裁量標準,實現“同案同罰”。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國稅局約束和規范行政裁量權,實現“同案同辦”,對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稅收違法行為,給予基本相同的處理,讓納稅人從每一個涉稅個案中感受到公平公正。
武漢市國稅局實行跨區域專業化稽查,組建6個市級專業化稽查團隊和 22個區域級行業(項目)專業稽查團隊和6個重案檢查團隊。實行同一行業、同一集團、同類案件同一團隊應對,統一執法標準,規范稽查行為,促進“同案同辦”,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率。
個體工商戶稅款核定涉及千家萬戶,是稅收管理矛盾的焦點,《稅收征管規范》明確以經營因素法和成本費用法為主,開展定稅核定與調整,全國稅務系統認真做好典型調查、行業歸類、系數確定,應用個體工商戶定額核定管理系統,確保同行業、同等級、同規模業戶稅負相對公平,并在納稅人公共場所、辦稅服務廳、電子顯示屏、內外網站公開定稅結果,接受納稅人監督。
湖南省長沙市國稅局在60多個專業市場試行“民主評稅、陽光征管”,協調街道辦事處等機構分戶派發選票,選舉6-10名行業協會和個體納稅戶代表組成評稅委員會,并設立評稅監察督導組、執法檢查組監督,綜合行業、門面、位置等因素逐戶形成定稅建議,在市場顯著位置張榜公示5日,無異議再下發《核定定額通知書》,有異議重新調查核實評定。目前,已對16個專業市場2711戶納稅人評稅,445戶調高定稅,173戶調低定稅。長沙市國稅局局長文延風認為:“個體稅收雖然僅占長沙國稅收入的0.71%,納稅戶卻占全市總數的68%,‘民主征稅、陽光征管’有助于提高執法公信力,納稅人更理解定稅結果,稅務人可規避執法和廉政風險。
依規合范:手握權力不可“任性” 照章辦事就有“底氣”
“稅收征管規范像‘新華字典’,事項類別、業務概述、業務流程、資料處理、辦理規范、創新處理清清楚楚,‘按圖索驥’就能辦理,連剛上班的90后都對做好前臺服務信心滿滿的了!”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國稅局永昌路辦稅服務廳副主任周瑾說。
以辦理個體經營稅務登記為例,《稅收征管規范》告訴辦稅服務員:接到納稅人申請后,按提供的資料確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就按流程內部流轉,發稅務登記證給納稅人,然后在計算機操作系統補充信息采集并存檔。不受理就告訴對方需補正資料或不予受理的原因。
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地稅局稽查局任杰認為,“現在政策變化很快,有時候稽查評估辦稅服務人員吃不準,工作難免出現失誤和瑕疵,《稅收征管規范》將事項細化后,按規范辦絕對不錯,尤其是對風險點的提醒,避免了稅務人員犯錯,它既是‘緊箍咒’,又是‘護身符’。
“稅收系列規范進一步厘清了稅務機關和納稅人的法律責任,是誰辦的手續就應該誰去辦,而不能越俎代庖。”湖南省地稅局納稅服務處處長莫曲波舉例:以往稅管員辦理稅務登記注銷圖省事,自作主張“代替”納稅人完成注銷前的清算申報等事項,淡化了稅務管理,存在極大的法律風險。
以往假冒或借用他人營業執照復印然后申辦稅務登記證,騙取補貼補償費的現象并不鮮見,核查營業執照原件極為重要。有位納稅人到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國稅局辦稅務登記證,聽說要核對營業執照原件火冒三丈,說別處只要復印件,為什么襄州區國稅局另搞一套?辦稅服務廳主任宋曉俊翻出《稅收征管規范》,找到稅務登記章節給來客看,誤會煙消云散。
推進稅務管理服務規范化建設,最大限度便利納稅人、規范稅務人是一道時代考題。稅務總局正在研究拓展規范,以系列規范推進稅收法治化,回應人民群眾對稅收決策、執法、服務、效率的關切,讓納稅人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執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