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國家發改委公布《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江蘇、安徽兩省及62個城市(鎮)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我省鷹潭、樟樹兩市躋身其中,試點工作方案要點同步發布。作為國家試點城市,兩地的城鎮化率將“領跑”全省,并承擔著探索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的重任。
全國試點為何“花落”鷹潭與樟樹
全省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為何獨獨鷹潭與樟樹能入圍全國試點?這得益于兩地超前謀劃,積極探索,為成功躋身國家試點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我省11個設區市中,鷹潭是一個“小市”:面積3556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總人口114萬人。為了破解城市框架小、城區人口少的難題,早在2009年,鷹潭市啟動“人口倍增計劃”,提出3年內增加10萬城市人口的發展目標,當年,鷹潭市中心城區新增人口3.2萬。
鷹潭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說,鷹潭近年一直在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通過戶籍制度改革,降低農民進城門檻,積累了一些經驗,這為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奠定了基礎。此外,鷹潭市本身比較“小”,一些試點舉措也相對更加容易推廣。
同樣,樟樹市能夠被納入全國試點,也與當地近年一直在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確權、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進行的一系列有益探索有關,與國家試點的方向較為吻合,因此,試點方案能得到專家的青睞。
試點市城鎮化率要在全省“領跑”
最近,鷹潭市將推出戶籍制度改革的新舉措: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就可以在中心城區、縣城申請登記為常住人口。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戶口登記制度,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區分。
按照我省的規劃,到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力爭接近或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0%左右。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的試點市,鷹潭與樟樹兩市的城鎮化率要在全省領跑,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試點方案:到2020年,鷹潭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樟樹市這兩項指標要分別達到60%和46%。
這也意味著,8年時間,鷹潭市要實現約2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居住。“對于進城農民的利益保障,只做加法不做減法。”鷹潭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說,進城落戶的農民,原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宅基地等已享受的權益不會變,又可以享受城市的社保、保障房、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實惠。
樟樹市發改委主任黃小平說,目前當地正在制定細化今年的試點任務,爭取早日出臺一系列具體實施細則。按照試點任務,到2017年,樟樹要開展中心城區居民戶籍“一元化”登記試點,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同等享受教育、就業、醫療衛生、養老等社會服務。到2020年,全市建制鎮的居民實行戶籍“一元化”登記。
構建“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農民變市民,不僅僅是身份的轉換,還要提供醫療、教育、社保、就業等一系列基本的公共服務,讓農民能夠在城里扎根。這筆龐大的開支由誰出?是各地遇到的共性難題,這也是鷹潭與樟樹承擔國家試點的主要任務之一。
一個農民“進城”的成本到底有多高?我省有關部門曾進行過初步匡算,一個農民“市民化”所涉及公共服務投入成本約為10萬元。預計我省今后每年將有約70萬農民進城落戶,合計全省每年成本約700億元。這需要采取綜合措施來完善配套政策,化解市民化成本帶來的壓力。
鷹潭和樟樹的試點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探索出一條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形成可復制的經驗向全國推廣。
按照試點方案確定的時間表:鷹潭市要分區域、分領域測算農業轉移人口落戶費用及比例,建立以政府分擔為主,企業和個人分擔為輔的“三位一體”成本分擔機制。今年底前,根據事權劃分,科學核定、調整公共領域市、縣兩級分擔比例,相應承擔本地區財政支出;2016年至2020年,引導企業參與或承擔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形成支持鼓勵社會組織為個人融入城鎮化成本分擔體系的制度環境。
樟樹市的試點任務,則是要構建市民化成本“一主二層三輔”的多元化分擔主體,從養老、醫療等方面建立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一主”即政府為主體;上級政府通過“區域統籌、增量掛鉤、專項扶持”落實相應責任。樟樹市是地方水、電、路等城市基礎設施投入成本的主要承擔者;“三輔”為個人、企業、社會三方參與成本分攤。個人承擔進入城鎮后的基本生活成本。農民工所在企業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為農民工繳納養老、醫療、工傷等企業分擔的相應社會保障費用,以及勞動技能培訓等人力資本投資。此外,還要積極引導社會慈善和福利機構在推進農民市民化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