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8月1日晚間通報,吉林省副省長谷春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2005年,谷春立任職鞍山,歷任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他主導了鞍山的大拆大建,在其告別鞍山之際,自稱“滿懷振興鞍山的工作激情,滿懷對鞍山人民的深厚感情”“使鞍山發生了可喜變化”。不過,不少干部群眾對此意見很大,認為其暴力強拆違規,一時間信訪量激增,坊間更送外號“谷扒”。2013年1月15日,谷春立首赴外省任職,調任吉林副省長。(廉政瞭望雜志)
既然號稱“谷扒”,說明谷春立確系拆遷的一把好手。但很顯然,“谷扒”這個綽號并非褒義,而是隱含了老百姓的諷刺和憤怒。只不過,哪怕干部群眾意見再大,也沒能阻止“谷扒”大拆大建的進程;哪怕信訪量激增,也沒能擋住“谷扒”進步提拔的腳步。有些地方政府和官員之所以敢于違規強拆,主要是出于撈取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需要。“拆遷干部”常帶病提拔,說明現行制度對強拆尚缺乏有力的監督制約,特別是懲處力度偏弱。
近年來,跟“谷扒”一樣因強拆而“有口皆碑”的官員委實不少。原南京市長季建業在主政南京的幾年內,滿城開挖,把六朝古都變成了個大工地,被老百姓稱為“季挖挖”;原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孫善武在擔任洛陽市領導時,強勢推進舊城改造,“別人不好拆遷的地方,只要孫善武一去,就很快拆光了”,因此被群眾稱為“孫善扒”;唐福珍“自焚”事件轟動一時,而當時的成都市領導就是被坊間稱為“李拆城”的李春城……這些人先后落馬,終于為自己的狂妄和惡行付出了代價。可毋庸諱言的是,他們落馬的導火索和主要原因不見得就是違規強拆。而跟他們一樣不擇手段強拆、至今仍繼續戰斗在強拆第一線的官員亦并非少數。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特征和性格的,不是真名,而是綽號。綽號之中見民意,老百姓給官員起綽號,也是民意的一種另類表達。對強拆行為的痛恨、對某些官員霸道作風的不滿,幾多心酸、幾多無奈,都通過一個綽號體現得淋漓盡致。相關部門是否可以留意一下各級官員的綽號,以從中發現一些反腐線索?
征地、強拆已日益成為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之一,一些強拆項目甚至提出底線是“只要不死人,不死在現場,什么手段都能用”。各地由于征地強拆而引發的惡性事件屢有發生,嚴重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帶來了社會不安定因素。有必要徹底查查官場中到底還有多少“谷扒”之類有綽號的官員還在繼續“戰斗”,不能任由他們為禍一方。同時,更要建立起更科學的政績考評和干部選拔機制,引導各級官員樹立起可持續性的發展理念,徹底摒棄大拆大建的粗放式、暴力式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