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編纂的《2010年度長三角區域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近日出爐,“這次競爭力評價是國際金融危機后首次對長三角地區抗跌打能力的考量,從報告中可以看出,這一地區去年抱團取暖效果很好,甚至對中國走出經濟陰影也很有幫助。長三角地區已經從以前各地個性化發展轉向強調合作性、緊密型。”昨天,上海社科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鴻勝告訴記者:“這次從競爭力排名來看,25個成員座次變化并不大,整體平穩。而這個平穩是難能可貴的,因為越是平穩,說明整個地區經濟結構越扎實。”
“抱團”中發揮整體功能
報告指出,2010年以來長三角經濟運行總體上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前三季度長三角兩省一市GDP超過5.314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加快2.7個百分點。長三角核心區的“15+1”城市增長加快,有12個城市GDP突破1500億元。今年長三角地區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長35%,增幅較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幅度由負轉正,絕對水平超過2008年同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在2009年,長三角區域積極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尋求區域經濟合作及社會和諧發展,搭建了交通、能源、科技和環境四大合作平臺,開展了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務、工商管理合作等11項合作專題及城市合作專項研究。各城市在長三角區域合作中,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整體功能,在化解全球金融危機,實施我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大政策中,提高了城市綜合競爭力總體水平。
核心城市競爭實力差距縮小
“長三角城市間在日趨團結、緊密的同時,其競爭實力也在接近,稍不留神就會出現座次更迭的情況。”郁鴻勝告訴記者。從長三角區域兩省一市25個地級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排名來看,排在前10位的城市,基本上都是長三角核心區域城市,并已有2年的穩定期―――除臺州市排名從第15名上升到第13位外,長三角核心區域的城市變動不大。不過,發展中的次發達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水平呈現出震蕩波動格局,二線城市的相對優勢指標的變動,顯示出長三角核心區域城市綜合競爭實力差距正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