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國家衛計委通報我國人口和計生工作情況時首次透露,在全面放開二孩方面,目前正在抓緊制定相關規定。
這是近半年來衛計委第6次回應“全面二胎”問題。
這一表態與過去5次對同一問題的回應不同,被認為是一大突破,同時被輿論解讀為生育政策的松動。
盡管衛計委否認了年內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說法,不過對于呼聲很高的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不少人口及社會學專家則表示支持。認為,“單獨二孩”只是個過渡性改革措施,新政在“十三五”初期就有出臺的必要。
生還是不生,這是個問題
二胎政策的松動,或始于大部制改革。2013年年初,衛生部與人口計生委合并,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這期間,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也一直呼聲很高。
而最近一次的官方表態是,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在回應關于“何時全面放開二胎”的問題時說,要積極做好進一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論證工作,同時強調了“權衡利弊,審慎決策”,“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抓緊推進有關工作”。
此前,衛計委確認,截至2015年5月底,全國共有145萬對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139萬對辦理了手續。
衛計委一度的預期是,“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后,全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約200萬。
事實上,“單獨二孩”政策并未帶來人們當初普遍預料的“井噴式”申請和出生人口的激增。
“考慮到今后的養老問題,很多人并非沒有再生育的意愿,可每個人也都在計算生育成本,住院費、生育費、撫養費、誤工費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2013年獨生子女政策調整之后,盡管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按照政策可以再生一個孩子,但王佳欣并沒有動生二胎的念頭。
“我很喜歡孩子,也想再要一個,但是現實情況還是不允許。”王佳欣無奈地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雖然她和丈夫在北京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即將上幼兒園的兒子每月的開支還是讓他們覺得有些力不從心。
“每月上幼兒園就要3000多元,再加上其他的費用,一個孩子每月就要6000元左右,如果再要一個孩子,還房貸都有些困難了。”王佳欣說。
更讓王佳欣發愁的是,如果再要一個孩子,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誰來替她帶孩子?雙方父母年紀太大身體又不好,如果要了二胎,自己就面臨著徹底放棄工作做全職媽媽,而他和丈夫的收入,顯然不允許她這么做。
王佳欣的苦惱并不是孤例。
對許多夫婦來說,生育二胎并不是一個誘人的選擇。3歲以下的孩子無法入托,而保姆市場又缺乏管理,疏于看管的事情比比皆是。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1687萬人,較2013年多47萬人,106.9萬對單獨夫婦申請再生育,創近十年來新高,但并未超預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認為,106.9萬的申請數字,比實施之前200萬的預期低了很多,而實際生育數將會更少。
國家衛計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單獨二孩”政策目標人群中約39.6%有再生育的打算。
但如今“單獨二孩”放開近兩年,申請再生的人數遠遠低于衛計委預期,這成為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直接依據。
放開的必要性
根據衛計委7月最新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0歲至14歲低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6.5%,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0.1個百分點,低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斷上升,從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
同時,勞動年齡人口從2011年開始連續3年出現凈減少,老齡化加速和少子化加劇并存的人口結構問題十分突出。
同樣,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的調研顯示,中國部分地區“80后”“90后”群體的生育意愿比較低下。
也正因為此,放開二胎的呼聲不絕于耳。
王名自2010年以來就人口政策調整,連續六次提交提案,建言加速政策轉型,變“單獨二孩”為“鼓勵二孩”。
“不僅要鼓勵生育,還應強調優生優育。”王名表示。
王名提出,這項“生育新政”有很多問題值得探究,人們預期的彈性有多高?對人口增長率可能出現的下滑將帶來多大的刺激作用?這個刺激作用重點表現在符合條件的哪一類人群身上?這部分人占了多少比例?如何對其有的放矢地加以鼓勵?
“要想得出結論,1年時間明顯不夠,最好能有兩至三年的觀察期。”王名說。
陸杰華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放開二孩對于解決目前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以及釋放人口紅利都將有極大好處。
“調整的時間點越快越好,不過今年年內就能夠制定出最終政策并對外發布的可能性較小。”陸杰華說。
“十三五初期,也就是明年將很有可能出臺政策。”陸杰華預測。
低生育陷阱與人口危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
低生育率的結果,是中國勞動力人口轉折點的提前到來。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12年,中國15歲到59歲的勞動力年齡人口第一次出現絕對數量的減少。
而自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3年下降,2012年減少345萬,2013年減少244萬,2014年又減少371萬人。
按照這個趨勢,在2010年到2020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累計將減少近3000萬人。
此前有媒體報告,我國東北由于低生育率導致人口危機。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黑龍江、吉林、遼寧的生育率分別為1.03、1.03和1.0,比日本、韓國都要低,其人口斷崖已威脅到經濟的發展。
人口專家梁建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長期低生育率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問題,首先就是人口迅速老齡化,勞動力數量相對于需要撫養的老人數量迅速減少,這將導致整個社會的養老成本和稅收增加。”
最近的聯合關于老齡化人口的報告也顯示,雖然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出生率下降意味著其人口老齡化要快于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
根據聯合國的估算,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近4.4億。
“低生育率也會削弱中國經濟的創新和創業的活力。隨著人口老化,企業中老人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年輕人的上升空間縮小,其創新和創業活力會大幅下降。”梁建章說。
縱觀中國人口的轉變,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人口年齡結構轉變的速度非常快。
業內專家認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口從“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向“低死亡率+低出生率”的轉變,是以高度壓縮的形式完成的。但是,快不一定是好事,往往是雙刃劍。因此,只有正確、全面地認識到人口變化的客觀規律之后,再去考慮政策、制度的改進,我們的發展才會更理性,更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