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當前的中國農村,70%以上的農民家庭都存在“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家計模式,即老年父母留村務農,年輕子女外出務工。正是這種半工半耕模式,為中國制造提供了高素質廉價勞動力,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提高了中國經濟整體效率。對農民家庭個體來說,也是智慧的、經濟的、理性的選擇。
半工半耕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家庭的分離。為了減少半工半耕對家庭分離的影響,農民工的應對之道有兩種:一是將讀書年齡的子女帶到打工地上學,這方面政策上正在改進;二是當父母年齡太老,不僅難以進行農業生產,而且生活也無法自理時,他們從外出打工中回到家鄉,就近打工,甚至干脆務農。通過以上兩項應對,農民家庭可以較大程度上克服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對家庭分離造成的負面影響,而獲得其好處。農民工年齡大了返鄉種田,有農業收入,有自給自足的庭院經濟,住房不要錢,又有熟人社會的各種便利條件。這樣不僅不需要子女贍養,不拖累子女,還可以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經濟幫助。
在整個過程中,農民家庭是分離的,但是,在家庭代際之間需要照料時,農民可以靈活調整以應對家庭的需要。這里分析的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家庭是一個大的農民家庭,而不是核心家庭。從核心家庭的角度來看,農民工往往在結婚之后會夫妻雙雙打工去,這樣的核心家庭并沒有分離。相反,年輕夫妻為了在外打工賺錢,而將年幼子女留在農村父母家中,正是包括父母在內的大家庭為外出打工的年輕夫妻提供了最大的社會支持。
如果要解決農民家庭分離問題,則不僅需要讓農民工在務工地買得起房子,而且還要讓農村父母來共住。大多數農民工只可能在家鄉附近的城鎮買得起房子,農民全家住到城鎮,失去了農業收入,承受更高的生活成本,生活會更加困難。經濟困難很容易轉化為家庭關系緊張。在城鎮缺少就業機會的老年父母一定會覺得自己是家庭的拖累,是無用的人,這樣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不自在。相反,這些年齡比較大的父母若在農村住自己的房子,種點田,有收入,可以自給,還可以為城市子女不時供給新鮮蔬菜雞蛋,心理就自然會積極正面,就會更加津津有味地生活。在祖祖輩輩生活的熟人社會中,有無比的安全感,這比城市漂著的日子要好得多。實際上,不僅年老的父母不愿進城與子女同住,而且在城鎮買房的農民工,年老時也不再愿意待在城市,而愿意回到農村居住,愿意過“農夫、山泉、有點田”的生活。
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民工全家進城從而避免家庭分離的愿望看起來不錯,真正落實起來可能不好。當前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為農村中老年農民保留了從農業中獲得收入與就業機會,同時又為年輕人提供了進城務工經商機會,由此避免中國落入到了一般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貧民窟的陷阱。再過20年或更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由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時,農村老年父母開始有了與子女共同體面在城市安居的機會,則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家計模式自動消失,從而迎來真正高質量的城市化時代。
在目前階段甚至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人為消滅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試圖讓農民全家進城,其良好的愿望很可能會導致相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