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徐婷):《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09-2014)》20日在北京正式發布。報告認為,醫改進展總體良好,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有所緩解,但與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仍有不小差距,建議繼續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等。
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始終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組織編寫的《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09-2014)》顯示,經過多年探索實踐,醫改進展總體良好,城鄉居民健康差距逐步縮小,政府在衛生費用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顯著加強,城鄉居民可以享受到10類41項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從目前來看,盡管“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有所緩解,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與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仍有不小差距。
“市民一:比如治療癌癥的藥品,現在醫保都不報銷,所以現在有重大疾病,醫保的數額是大大不夠的。
市民二:我比較關心醫保的異地報銷問題,現在很多老人隨著兒女到另一個城市去生活了,可是因為不能實現醫保的跨省即時結算,辦結起來非常麻煩。
市民三:大家就是對社區醫院不放心,我覺得國家應該重點加強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或者像國外那樣,發展私人醫生或是家庭醫生的模式。”
如何進一步深化醫改,破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業內呼吁,要繼續深化幾個重點領域的改革,包括健全籌資機制,鞏固和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并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等。其中,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讓群眾得到更大實惠,無疑是各方最為關注的重點之一。對于公立醫院改革的問題,這份報告建議,要在醫療、醫藥、醫保等改革的政策工具之間做好銜接,要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完善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機制,徹底切斷藥品、耗材與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利益聯系。
長期以來,“以藥養醫”是醫院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最受民眾詬病的問題。一旦破除以藥養醫,醫院的經營運轉會不會受到影響?醫生受損的利益怎樣彌補?醫療價格服務的上漲會不會從另一個角度增加群眾的就醫負擔?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在接受本臺記者采訪時表示,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可以讓醫生和患者都受益:“(藥品)虛高價格以后大量的利潤都被醫藥代表、流通企業拿去了,所以把中間環節打掉很大比例以后,讓藥價壓下來,提高勞務價格,幾方都收益,病人藥價減少,醫生勞務價格提高,總體來說(就醫費用)是沒有很大增加的。”
這份報告還指出,實施公立醫院改革,還要建立科學補償機制,深化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代濤指出,如何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需要進一步探索,“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政策措施仍然不到位,(醫護人員)參與醫改的積極性有待提高,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能夠充分體現醫務人員價值的人事薪酬制度亟需建立。”
業內人士認為,醫改是世界性難題,破解這個難題,既要遵循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內在規律,又要緊密結合中國實際,采取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