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案例是農村現代化的典型,農村現代化的動力在哪兒?城鎮化在這一點上的表現是最突出的,所以我說這具有典型意義。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房寺鎮的典型經驗不可復制,但它提供的基本經驗,工業化和城鎮化推動的農村現代化模式,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谶@一點,根據我的專業,我提出兩個指導思想與大家一起討論。
第一,今天峰會的主題是新型城鎮化與土地利用。什么叫城市?城市是人口和產業在一定空間上高度的、大規模聚集的社會形態,城市與農村是相對應的。一直以來我們的口號都是“農村城市化”,這其實是不準確的,嚴格意義上應該叫“農村現代化”,因為如果農村發展成為城市,那它就是城市而不應叫做農村了。怎樣去理解農村工業化?我個人認為,農村工業化的實質就是農村為工業化提供土地。如果農村的工業成了規模,經過城鎮化和工業化的良性互動,形成了城市,那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那么何為城市化?城市化的本質是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聚集的過程,是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農村人口轉型轉崗遷移融入城市的過程。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新型城鎮化,我個人認為其最重要的內涵就是“以城帶鄉”,城鄉居民公平地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以城帶鄉”的前提是什么?是城市的強大,城市的率先發展,城鄉居民公平分享城市化的成果,而這里的鄉村居民不僅包括被征地拆遷的居民,也包括那些遠離城郊的居民。以往我們一發展工業化就必然帶來農村的污染問題,但現在不應是這樣,我們的城鄉都要發展。因此我有一個結論,想要獲得較高的生活水平,讓城鄉居民享受同等的收入,那么在城市的消費就要比在農村更節約,因為集中居住使我們提高了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效率,人們的社會水平也自然得到了相應提升,這是我講的第一個思想。
第二,土地問題。土地制度是我們的基本制度,中國的土地制度是“城鄉二元體制”,但我們的目標是“城鄉一體化”,這兩者是有矛盾的,我們現在還沒有將怎樣解決這一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中國的城市化目前正處在土地結構大變革時期,城市化用地擴張既伴隨著農村用地被占用,又伴隨著土地利用結構和土地收益利益的重構以及土地收益的分配等核心問題。在土地利用問題上,我們既面臨資源的稀缺,又面臨制度、政策上的約束,例如土地的二元制度,增減掛鉤的用地政策等,都是土地政策上的問題。在土地利益問題上,城市化用地的增量與農村建設用地存在后者大于前者的置換關系,在這一問題上,房寺鎮的做法值得我們實踐。但現實問題是,我們的城市化政策滯后,我們并沒有實現空間置換的政策,因此城市化用地要集約利用,既要滿足合理的城市化用地,又不能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構成任何威脅?,F在有一種提法叫“農村集體土地入市”,對此我曾發表過一些不同意見,我在這里再次提醒大家,如果農村集體土地入市了,那么接下來我們城市現有的一元土地制度將會變成二元土地制度?,F在的城市社會是二元結構——市民和農民工,如果農村集體土地入市,那么接下來在市民化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將出現城市社會的三元結構問題,即傳統的市民、農民工和擁有土地產權的人。
此外,我們可能還會面臨很多風險。首先,我們處在一個社會結構大變動時期,農村集體作為一個區域性的社區,其成員的資質認定問題時時都在困擾著我們;同時,農村人口正在大量減少,每一個家庭的成員也都在發生著變化,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這都是管理的難點。第二個風險是村級干部的道德風險。第三個風險是集體資產經營的市場風險。這幾個風險加起來使我們對待農村土地問題要尤其慎重。